合肥市包河區委編辦牢固樹立機構編制工作鮮明基層導向,多措并舉破解“小馬拉大車”難題,持續激活社會治理“神經末梢”,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一、堅持明責減負。聚焦基層黨的建設、經濟發展、民生服務、平安法治等主要職能,先行先試建立運行街鎮履職事項清單,進一步明確街鎮主責主業、明晰區街職責邊界、凸顯區域發展特色,將平均每街鎮223項基層接不住、不該管、管不了的事項收回,真正讓街鎮落實“應盡之責”、卸掉“應減之負”。同時,堅持崗位化管理、體系化保障、數字化賦能,嚴格職責準入制度,探索街鎮履職清單和綜合考核的全方位無縫對接,變履職事項清單為綜合考核“成績單”。拓寬清單運用場景,以“大共治”平臺為依托,加強履職清單數字化、智能化、網格化運行探索,提升清單運行效能,切實讓減負與賦能協同推進。
二、堅持資源下沉。在持續挖潛盤活的基礎上,優化編制資源配置,結合常住人口數量、經濟規模、資源稟賦等因素,通過“減上補下”的方式,分兩批次下劃事業編制至街鎮、大社區,進一步加大編制資源向基層傾斜力度,使編制資源配置與街鎮各項事業發展相適應、與工作實際相匹配。同時,綜合街鎮事業編制空缺情況,計劃2025年使用街鎮事業編制36名,有效解決基層“人手不足”和部分領域專業技術人才“斷層”問題,為基層補充“新鮮血液”。
三、堅持靶向施策。按照“三個結合”的原則,探索實施街鎮人員崗位化管理,厘清街鎮內部“責任田”,依“單”履職,按“崗”盡責,打破身份限制,統籌人員力量,推動街鎮人員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深化綜合執法改革成效,優化街鎮執法隊伍建設,出臺“關于優化街鎮城市管理執法隊伍建設的4點意見”,有效破解“事權回籠、人力脫節”等問題,探索實行“集中辦公”“1+1+N分組辦案模式”“人員跨街鎮平行交流”等機制,確保資源向一線傾斜、力量向一線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