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順應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教育布局變化和政策調整,廬江縣委編辦立足實際、著眼長遠,高效完成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動態調整工作。
一、開展調研論證,摸清教育資源底數。4月份,廬江縣委編辦聯合縣教體局開展全縣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動態調整論證工作,核實在籍學生數、班級數等情況,了解學校為正常開展教學任務需要配備的教職工數情況,了解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情況,收集各校教職工對中小學校教職工編制動態調整工作以及教職工隊伍管理工作的意見建議。
二、圍繞教育發展,把握動態調整原則
重點圍繞全縣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中小學機構編制管理、教職工隊伍管理,把握此次動態調整原則。一是控制總量,在省核定的全縣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總量內動態調整。二是滿足需要,根據在籍學生數和實際在校學生數,按就低不就高的原則,按省統一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的基本標準測算編制數。三是促進發展,考慮新校建設、部分學校生源變化調整等情況,適當預留編制用于臨時調配。同時,為保證小規模學校正常教育教學工作需要,在師生比測算的基礎上,向農村偏遠小規模學校傾斜。
三、立足發展實際,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充分考慮中小學學生數變化和城鄉教育發展需要,建立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動態調整長效機制。一是建立教師編制周轉池,用于保障暫時急需和階段性用編需求;二是形成動態調整機制,每三年對中小學教職工編制進行一次動態調整。
本次動態調整完成對全縣14所完中和各鎮中小學校的教職工編制重新核定,同時對各中心校人員實行總量控制,不再單獨核定編制。通過動態調整,優化了全縣教育編制資源,促進了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李萬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