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片,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欧美gay视频

賣花漁村的振興之路

訪問次數: 1438        作者: ahjgbzw                發布時間:2021-04-22

[字體: ]

01.png

  賣花漁村不養魚,賣花漁村只養花。賣花漁村不賣魚,賣花漁村只賣盆景。

  今年春節期間,擁有萬畝梅林的賣花漁村成為安徽黃山最熱的旅游目的地,7天假期里賞花的游客日均突破8000人,創歷史新高。賣花漁村原村黨總支書記、盆景協會會長洪定勇介紹:“漁村共有206戶670多人口,90%以上念起‘花經’,2020年銷售盆景3萬多缽,年產值2000多萬元,人均收入達到3萬元。旅游和種花兩個產業支撐起賣花漁村的幸福生活。”

  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一個藏在大山里的徽派古村落是如何走出一條充滿希望的鄉村振興之路的?賣花漁村的答案是:守著綠水青山,依托傳統文化,以農興農,打造盆景和旅游兩個產業,吸引大量年輕人返鄉創業,為鄉村發展提供深厚的土壤和不竭的動力。

  美好生態鋪就美麗鄉村的底色

  賣花漁村是安徽省黃山市歙縣雄村鄉一個坐落在山坳里的村落,從空中俯瞰,村莊形如一條魚。村民將“魚”字加上“三點水”,期望生活能如魚得水,故名賣花漁村。

  “我們這里是最美的村子,哪怕迷了路也有花看。”2月19日下午,村民洪衛平在開滿鮮花的院子里忙著刷鍋洗碗,他家的農家樂規模是賣花漁村最大的,“今天中午翻臺了30多桌,前幾天游客更多。梅花一開,游客就爆滿,半個月的賞花期收入8萬多元。”和村里其他人一樣,他家里也做盆景,“一年盆景收入20多萬元。”

  賣花漁村有一句民謠:爺爺種花孫兒賣。洪定勇告訴記者,賣花漁村種花、做盆景的傳統起源于唐代,興盛于明代。這里還有一個不成文的風俗,從山上挖一棵梅樁,就要補種兩棵。

  梅樁一般是在野生環境下長成,歷經十多年甚至幾十年才能長成做盆景的基樁,從山上挖下來放在庭院中再經過幾年塑形,才能成型出售。賣花漁村四面環山,村民就近在山坡上大量種植梅花。“從種下梅花到養成盆景,有時候要歷經一兩代人。”洪定勇說,村規民約中還規定,挖梅只能挖自家的,從來沒有因為誰錯挖產生糾紛。

  如果說時光是梅花盆景的塑形者,那么世代居住于此的村民,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者。

  在賣花漁村,漫山滿園的綠色盆景也被村民戲稱為綠色銀行,一個個綠色銀行正見證著村子的美麗嬗變。

  賣花漁村村委委員、盆景技術協會會長和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洪吉會從小到大在新安江邊長大,他見證了10年來周圍環境的變化。“原來什么垃圾都往小河溝里倒,最終流入新安江,一下雨河水都是紅色的,渾濁不堪。”洪吉會說,“現在不一樣了,每家每戶門口都配了垃圾桶,環衛人員定時來清理路面和河溝。”

  以前,村民們最怕好景好物被藏在山洼里。歙縣投入300萬元,新建了1300米的村中道路、500米的登山步道、牌坊等,打造美麗鄉村,并在進村的新安江南岸修了一條公路,山腳還新建了大型停車場,可為游客停車提供方便。

  在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孔令剛看來,鄉村發展決不能以犧牲鄉村生態環境為代價,而是要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促進。“這就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有機融合起來。”孔令剛說,“生態好了宜居,產業興旺了宜業。賣花漁村之所以成為富裕村,就在于農民作為主體,一手抓生態建設,一手抓產業發展,把生態資本變成富民資本。”

  “現在不擔心沒人來,擔心的是如何提高游客接待能力。新安江沿線處處是景,新安江山水畫廊風景區起始點就離我們村不遠。游客來歙縣,玩一天肯定是不夠的。”洪吉會說。

  傳統文化助力現代產業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梅。”吳炯帶著記者穿行在如織的游客中,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吳炯曾任賣花漁村所在的雄村鄉鄉長,她清楚地記得2012年舉辦賣花漁村首屆梅花節時的焦慮,“進村游覽不收門票,村里免費為游客提供餐飲,第二年還免費把游客從雄村橋口接到村里,就這樣,游客還不到600人。”

  如今,梅花節已經辦到第十屆,今年梅花節帶動盆景線下銷售160萬元,線上盆景訂單40余萬元,幾何級增長的游客,讓賣花漁村人看到了傳統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歙縣是古徽州“一府六縣”治所,也是徽文化的中心。近年來,隨著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發掘,徽州撩開神秘的面紗,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吸引了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賣花漁村也得以走進大眾視野并迅速成為網紅打卡地。

  “賣花漁村最能代表徽派盆景藝術特色的是徽梅,又名龍樁。”洪定勇說,如今這些徽派盆景很多已經走入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走進尋常百姓家。一同走進大城市的,還有古老的徽文化。“嚴格地說,我們吃的是傳統文化的飯。”洪定勇告訴記者,“把傳統文化做實,做成產業,一樣能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令人震驚的是,一個小小的村落,竟然擁有國家級盆景大師3名,省級盆景園藝師12名。

  一枝梅帶動鄉村游,一盆景帶富全村人。如今,賣花漁村農家樂已發展到17家,是10年前的5倍,而盆景帶來的收入更使這個深山村落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中國人家園的情結,也是美好鄉村建設的主題。”安徽省委黨校教授張彪說,“鄉村是中華文明的根,像賣花漁村這樣把傳統文化精耕好,把鄉村生態涵養好,可以助力鄉村振興,更能增強文化自信。”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產業輻射,賣花漁村正帶動周邊村共同致富。記者在臨近的下瀹嶺村看到,這個原本不種花的村莊如今也掩映在一片花海中。“其他村村民不一定會做盆景,但他們可以種梅花,然后把樁賣給我們進行加工。”洪定勇說,賣花漁村的產業鏈將進一步輻射到附近的鮑莊、瀹潭、瀹坑等村。“一方面可以有效解決漁村土地供應不足、發展空間受限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形成特色產業的聚合效應,讓賣花漁村的未來之路越走越寬廣。”

  賣花漁村的產業之路,不僅保存了農村記憶,也賡續了文化記憶。

  穿行村中,梅花燦若繁星,花香沁人心脾,游客笑意盈盈,村民怡然自得,記者也要沉醉不知歸路了。

  年輕人返鄉鄉村未來值得期待

  談到兒子,洪定勇滿是自豪。兒子職高畢業后,先是在黃山市工作,2010年回到村里,洪定勇手把手教他種梅花、做盆景。現在,兒子還做起電商,在網上出售盆景,“我家一年收入20萬元,兒子貢獻了一半”。

  像洪定勇兒子這樣返鄉創業的年輕人在村里隨處可見。

  有別于中國大地上很多逐漸遠去的鄉村,賣花漁村不僅沒有出現勞動力大面積流失的情況,反而招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這全都得益于梅花產業的帶動。

  90后呂凌志之前在上海打工多年,因為家鄉花事漸盛,前些年毅然從城市回到鄉村,和家人共同經營盆景。“我的父親、爺爺,祖上幾代都是種花、弄盆景的。爺爺曾一擔擔挑花走山路到縣城賣花,爸爸是多年的村支委委員,一直熱心村民的盆景銷售,我現在更多的是通過電商賣花。”呂凌志創立了淘寶店鋪和微商店鋪,再通過抖音、快手等方式引流,從而吸引全國各地的顧客,現在年收入在20萬元左右。

  外邊的世界很精彩,鄉村的未來有期待。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在賣花漁村,山坡上盛開的梅花延展到村莊,如同一幅水墨山水畫,村民的庭院里、門窗外被遒勁的梅枝和點點梅花裝點著,是雅致的工筆畫了。

  記者采訪中發現,作為國家級美麗鄉村示范村,賣花漁村不像其他山里的“空心村”只有留守老人兒童和婦女,年輕人在苗圃、庭院、山坡勞動的身影是村里的常態。洪定勇告訴記者,現在賣花漁村還是電子商務示范村,很多年輕人都留在村里發展,借助互聯網進行銷售,將梅樁、盆景、花卉銷往全國各地,大部分家庭年收入都能達到幾十萬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賣花漁村得益于這些返鄉創業年輕人在網上銷售,盡管游客少了,但收入幾乎沒有受到影響。

  今年,歙縣政府創新方式,以線上直播形式舉辦了梅花節的云賞花,在線觀看人數高達70余萬,實現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網上賞花。同時通過徽州古城微信公眾號、樂游歙縣官方抖音平臺等方式發布關于賣花漁村的推文與視頻,使得賣花漁村在主流媒體與自媒體間都成了網紅。

  記者還了解到,該村黨總支經過實地考察,正在與江蘇、浙江等客商對接,計劃在江蘇昆山市建設盆景技藝合作平臺。“鄉村振興,要吸引更多城市人才到鄉村創新創業,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推進鄉村振興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孔令剛對賣花漁村年輕人返鄉創業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選擇扎根農村廣闊天地,在鄉村振興中挑大梁。賣花漁村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吸引本土人才返鄉成為鄉村建設的主力軍。他們能夠在市場經濟的風浪中,在產業發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工作中證明自己,這樣的人才是鄉村振興的希望所在。”

 ?。ū緢笥浾叱:樱?/strong>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和浩特市| 孟州市| 都兰县| 从化市| 桑植县| 武冈市| 扶风县| 明光市| 临泉县| 海门市| 江川县| 彭阳县| 石阡县| 保德县| 邳州市| 邢台市| 海安县| 杭锦后旗| 乌兰察布市| 陆丰市| 广宁县| 翁源县| 呈贡县| 兰州市| 静安区| 塔城市| 无极县| 曲沃县| 青海省| 习水县| 衡水市| 黄梅县| 萝北县| 弥勒县| 岳西县| 鄂尔多斯市| 灵山县| 临海市| 沭阳县| 随州市| 五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