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亳州市譙城區安監局黨支部組織黨員干部在蘆廟鎮皖北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 (資料圖片) 張延林 攝
踏入亳州市譙城區蘆廟鎮的皖北烈士陵園,瞻仰先烈英靈,浮雕、碑文、壁畫,眼前一幕幕,將思緒帶回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這里長眠著新四軍游擊支隊東進入皖第一戰“蘆家廟戰斗”的先烈們。此役之后,彭雪楓將軍率領新四軍游擊支隊在皖北扎根,不久在渦陽縣曹市鎮召開了游擊支隊的首次黨代會,開創了皖北抗戰新局面。
入皖第一戰 威名震敵寇
82年前,蘆廟鎮叫蘆家廟,離鄰近的商丘地區僅10余公里。1939年1月6日,駐商丘日偽軍侵占蘆家廟,準備打進亳州城過年。
“游擊支隊第二大隊大隊長滕海清率部于1月8日夜向蘆家廟日偽軍發起猛攻,激戰3小時,斃敵百余人,俘獲偽參謀長以下百余人。”亳州市譙城區委史志研究室主任張炳輝說,這段歷史鐫刻在蘆家廟戰斗勝利紀念碑上,勒石流芳。
“根據上級指示,1938年9月,彭雪楓將軍率新四軍游擊支隊由河南省確山縣東進,開創豫皖蘇邊區新局面。 ”張炳輝說,蘆家廟戰斗是一場突襲戰,我軍分成小股部隊迂回穿插,待敵發覺之前迅速分割包圍,解決戰斗之后立刻撤離,順利完成戰斗目標。
在皖北烈士陵園,有張愛萍、張震、滕海清等3位開國將軍為蘆家廟戰斗題詞。
一場僅千余人規模的戰斗,為何能讓3位開國將軍同時題詞?“蘆家廟戰斗是新四軍入皖第一仗,粉碎了日偽南下侵犯亳州的企圖,震懾了敵軍,極大鼓舞了人民群眾的抗日士氣。 ”張炳輝說,這次戰斗意義重大,將軍們的題詞,既是老一輩革命家對蘆家廟戰斗的高度評價和對革命烈士的緬懷紀念,也體現了對亳州的深厚感情。
建立根據地 開辟新天地
蘆家廟戰斗勝利后,新四軍游擊支隊向皖北腹地挺進。 1939年9月1日至3日,在渦陽縣曹市鎮牛氏宗祠,游擊支隊召開了第一次黨代表大會。
在曹市鎮的一條小胡同里,有3間仿古瓦房與周邊建筑的風格迥異,大門前懸掛著 “新四軍游擊支隊第一次黨代會舊址”的牌子,墻上掛著黨代會的圖片資料,向來訪者講述滄桑的歷史。
“這里就是牛氏宗祠,會議繪就了新四軍在皖北的發展藍圖,在抗戰初期的艱難環境下,為我黨我軍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原曹市區志編輯徐超說,會議討論了豫皖蘇邊區的形勢和任務,選舉彭雪楓、吳芝圃、蕭望東、張震、滕海清、譚友林等10人為主席團成員,作出了關于建黨、建軍、建政、建立抗日群眾團體等各項重要決議,大刀闊斧地開創以渦陽新興集為中心的渦北抗日根據地。
在黨的領導下,皖北燃起燎原之火。根據地東到石弓、青疃,西到耿皇、義門,南到吳橋寺,北到蕭縣永城等地,建立起多個抗日民主政權。
“根據地內進行了黨組織、武裝、經濟和文化教育等建設,干群、軍民關系融洽,黨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最深情擁護。 ”徐超說。此外,在彭雪楓的主導下,根據地還創辦了《拂曉報》、《鐵流》雜志和為群眾演出的“拂曉劇團”。根據地的群眾都說:“彭師長有三寶:騎兵團、劇團、拂曉報。 ”
1941年2月19日,中央軍委命令成立新四軍四師,彭雪楓為師長兼政委,張震為參謀長,肖望東為政治部主任。我黨我軍進一步發展了豫皖蘇抗日根據地和人民抗日武裝,直到最后的勝利。
初心永銘記 后世薪火傳
歷史滾滾向前,復興勢不可擋,前輩們浴血奮戰,為后世能挺起胸膛。
“學習英烈事跡、讀黨史,我們會明白幸福生活來自何處,接力棒到了我們手中,就一定要傳遞好這份責任。 ”曹市鎮輝山村黨委書記牛雪峰說。 2020年,輝山村與全國各地一起完成了脫貧攻堅的歷史使命。
輝山村有一座革命烈士陵園,長眠著新四軍四師300余位抗日英烈。進入新時期,輝山村作為貧困村,依托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輝山烈士陵園積極推進紅色旅游,全力發展綠色經濟和休閑農業,成為渦陽縣全域旅游建設示范點之一,先后被評為國家級森林鄉村、安徽省旅游示范村、國家3A級旅游景區和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稱號。
牛雪峰說,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15876元,2021年是鄉村振興的新起點,他要帶領大伙過上更富足的生活,守護好先烈們用熱血澆灌的這片熱土。
“今年繼續擴大辣椒種植,建設6個朝天椒種植基地,每個基地帶動20戶農戶務工。 ”譙城區蘆廟鎮黨委負責人說,當年火紅的革命,如今紅火的事業,初心都是一樣,讓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生活。(記者 武長鵬 通訊員 李濤 戴明)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