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合肥1月25日電(李家林)“為什么大家寧可在大醫院排長隊,也不愿去家門口的基層醫院呢?這一方面反映出人們對優質醫療資源的渴求,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大家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水平并不不信任。”安徽省人大代表、阜陽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牛敏建議,建立以市級區域中心醫院為龍頭的市、縣、鄉、村四級分級診療機制,讓老百姓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為了有效的合理分配醫療資源,國家推行了分級診療機制,即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診,上下聯動的模式。牛敏說,由于這些措施的推行,基層的就醫環境和條件明顯好轉,但基層醫療機構人才緊缺,人才隊伍不穩定,尤其缺乏有經驗、高水平的醫生,致使基層對疾病的診療及鑒別能力不足,滿足不了患者就醫的高要求。此外,有一些資本投資醫療市場,這些資金過于追求贏利,致使就醫秩序混亂。
“要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不妨建立以市級區域中心醫院為龍頭的市、縣、鄉、村四級分級診療,市級三甲醫院為主導,才能保證分級診療的質量、有效。”牛敏認為,通過市級三甲醫院牽頭組織對各縣、鄉醫療機構進行培訓,統一標準,規范各種疾病,尤其慢病的診療及指南推廣。同時,有市級質控中心定期對縣級及以下醫院進行檢查,確保醫療質量,督促改善,嚴重的達不到基本條件的建議上級部門取消資格。
牛敏說,從長遠來看,政府則應結合基層和醫療衛生工作實際,制定行之有效的基層人才培養計劃,出臺與其配套的職務晉升、學習培訓等方面的激勵政策。同時,要暢通人才流動機制,給基層的醫生創造更多學習和晉升機會,讓他們在基層留得住、用得上。
信息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