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委編辦緊緊圍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著力優化社會工作機構職能體系,持續做好機構改革“后半篇文章”,為打造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范區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聚焦高效履職,厘清工作職能和運行機制。一是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相結合,開展機構改革評估,跟蹤分析社會工作等新組建部門運行情況,精準查找職能職責、運行機制方面的問題。二是按照管行業就要管黨建要求,推動將有關職責落實落細到網信、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等部門“三定”規定中。針對社會工作部門與相關部門在黨建工作、基層治理、行業協會商會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職能和運行機制,提出10條具體落實措施。三是建立健全協作機制,發揮黨建統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信訪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全市性行業協會商會改革發展協調機制等作用,構建跨部門、跨層級協同聯動格局。
聚焦強基固本,提升基層治理服務能力。一是優化鄉鎮(街道)機構設置,綜合設置鄉鎮(街道)內設機構和事業單位,并通過“減上補下”“派駐包片”等方式向基層下沉工作力量。二是加強城鄉治理統籌力度,設立市縣兩級城市治理委員會、市縣鄉三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并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等多方協調運行機制。三是以鄉鎮(街道)履職事項清單編制工作為抓手,把鄉鎮(街道)不該承擔或接不住、管不好的履職事項減下來,把基層迫切需要的履職事項和人財物等資源放到位,從制度上推動為基層減負。
聚焦數字賦能,驅動治理方式變革創新。一是配合社會工作部門建立社會治理領域數據常態化歸集共享機制,依托全市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完成社會治理領域數據編目、歸集等,確保“應歸盡歸、應享盡享”。二是聚焦各類社會群體發展、服務、治理急需和高頻事項,圍繞入學就醫、住房保障、育兒養老等場景,上線社會治理領域市級應用28個,打造各類社會群體“一站式”綜合服務矩陣。三是著眼加快鄉鎮(街道)履職事項清單落地見效,聚焦基層減負不減責、松綁不松勁,出臺《建立鄉鎮(街道)履職事項清單“編管用”全鏈條運行機制改革實施方案》。同時,結合全市已建成的“141”基層智治平臺,探索構建鄉鎮(街道)通用業務事項總庫,建立履職事項與業務事項關聯關系,通過任務事件流轉,實現履職事項運行情況動態監測。 (擬稿人:李昌朋)
信息來源:中國機構編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