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委編辦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優化機構編制資源配置,服務民營經濟力量集聚、資源集中、政策集成。
一是健全管理體制。在市委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框架下整合設立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負責全市民營經濟領域重大工作的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各區在區委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框架下建立健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機制,協調解決民營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出臺《廈門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建立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和問題解決機制,全市先后召開座談會330余次,解決問題近3600個。
二是強化機構職能。按照優化協同高效原則,結合廈門市實際調整優化民營經濟工作機構設置,在市發改委設立民營經濟發展處,承擔全市統籌協調、組織擬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等職責,各區強化發改局統籌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工作職責,加大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協調力度。持續發揮群團組織作為黨和政府聯系民營經濟人士的橋梁紐帶作用,市工商聯加強對民營企業的引導和服務,通過舉辦“廈門企業家日”等活動深化政企交流。
三是提升服務質量。市、區數據管理部門整合數據管理和政務服務工作職責,促進政務數據共享、開發和利用,創新推出80個“一件事”應用場景,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良好政務服務環境。市司法局規范涉企執法,建立“無事不擾”清單1287項,努力為企業減少迎檢次數,保障企業安心經營。市工信局在加強政策引導、促進民營企業發展方面做好配合工作,指導和服務中小企業改革發展。(擬稿人:鄭沁儀)
信息來源:中國機構編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