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走進滁州市南譙區龍蟠街道永樂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陽光透過落地窗灑在整潔的辦事大廳,黨群服務、養老托幼、文化娛樂等功能區井然有序,居民們正享受著“一站式”服務的便利。“現在督檢考少了,基層‘包袱’輕了,我們有更多時間走進居民中間,為群眾辦實事!”社區黨總支書記劉成靜說。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為破除基層頑瘴痼疾提供了制度基石。2025年以來,滁州市以“刀刃向內”的決心,通過精文減會、減牌明責、優化考核等切實為基層松綁賦能,讓基層干部有更多時間精力服務群眾。
基層負擔重,往往因為責任不明。滁州市在全域開展普查自查,累計清理不應承擔的工作事項5項、不應協助開展的工作事項15項,拆除標牌標識115個,取消不應出具的證明事項24項。“以前掛了不少塊標牌,現在按照相關規定落實后,就保留了幾塊必要的,墻面清爽了,群眾辦事也更一目了然!”南譙區施集鎮豐山村黨支部書記葉朦指著村委會外墻說。
“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是形式主義問題在數字化背景下的變異翻新,也是加重基層負擔的主要表現之一。滁州市優化升級數字化信息平臺賦能基層治理,清理冗余工作群12個,實現信息資源的集約化管理。
在瑯琊區清流街道智慧社區綜合信息管理中心,大屏幕上實時跳動著的人口信息、服務需求、網格動態等數據一目了然。工作人員小陳介紹:“過去要填十幾張報表,現在系統自動抓取數據,我們只需專注解決居民訴求。”通過整合信息系統,網格員小汪也感慨“工作包”變輕了:“以前背著厚厚一沓材料入戶,現在用手機就能完成信息采集,還能實時上傳居民反映的問題。”
考核體系是評價工作的“度量衡”,更是干部行為的“風向標”。滁州市還創新優化考核機制,刪減導向性弱的指標,將“減負成效”納入縣(市、區)年度考核,并重點考察群眾滿意度、問題解決率等“硬指標”。
“減負不是減責任,而是讓基層更有能力、更有動力服務群眾。”在瑯琊區清流街道創業北路社區,網格員李婧通過日常走訪發現獨居老人趙奶奶家中線路老化,立即協調物業整改;在全椒縣大墅鎮劉興村,清理標牌后騰出的空間被改造成“助老驛站”,成為老人下棋打牌聊家常的“第二個家”……隨著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工作深入推進,滁州市基層干部的“獲得感”直接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加速度”。(記者 李明杰 通訊員 支健康)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