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設計:趙艾凌 實習生 孟之迪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基層理論宣講是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基層、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宿州市積極融入全省“1+5+16+N”理論宣講體系,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為主線,創新打造“曉之理”宣講品牌,通過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建強多元宣講隊伍、活化創新傳播形式,持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活”起來、“新”起來,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精準把脈:從“單向傳輸”到“按需定制”
如何更好地將理論“潤”到群眾心坎上?宿州市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堅持“調研先行”。組織理論工作者深入群眾,通過發放調研問卷、開展訪談等方式,聊近況、談心愿、問意見,摸清群眾急難愁盼。調研結果清晰指向:群眾最認“有用的理”,最盼“身邊的事”。
需求摸清了,宣講便有了“靶向”。群眾可以根據宣講主題、宣講內容、宣講時長從人才庫、專家庫、素材庫中選題、點題,組合“下單”。今年6月,靈璧縣游集鎮的民族宗教政策宣講現場,一段《如何區分合法宗教活動與非法宗教活動》宣講引發熱議。“原來宗教還分合法的和不合法的啊,以前還真分不清!”“回去得和她大娘說,可別跟著非法的走!”宣講剛結束,現場群眾的議論聲便此起彼伏。為闡釋好相關的理論內涵,讓群眾聽得進、能共鳴、有收獲,宣講人員用“大白話”解讀黨的宗教政策,通過互動的方式讓群眾了解宗教知識,針對群眾提出的問題一一作答,既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有實在的解答。
“曉之理”理論宣講志愿服務尤傳化課堂在游集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內開展宣講 宿州市委講師團供圖
對于群眾反映的“理論太抽象、聽不懂”的問題,宿州市注重“語言轉化”,把“鄉村振興”拆解成“村里的路咋修、特色產業咋發展”,用“鄰里糾紛調解”的小案例闡述“基層治理”的大道理,致力于將理論語言轉化為帶著泥土芬芳的生動實踐。這種“按需定制”的宣講,既解了群眾的“知識渴”,又答了生活的“疑惑題”,真正實現了從“群眾被動聽”到“群眾主動問”的轉變,讓理論宣講更接地氣、更具實效。
建強隊伍:從“單一專家”到“百姓名嘴”
秉持“讓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這一宗旨,宿州市著力構建多元化的宣講隊伍。以“曉之理”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伍為依托,宿州市構建起“關鍵少數+機關干部+基層骨干”的多元宣講矩陣。
情景劇《戰功深藏,初心如磐:老兵王於昌的忠誠與堅守》 宿州市委講師團供圖
選好“懂理論”的“播種人”。從黨校專家、青年干部、基層人才中優中選優,建立10個“曉之理”理論宣講志愿服務課堂,要求課堂主理人不僅要“懂”得透、“信”得深,更重要的是要“講”得好,能將深刻的思想轉化為通俗的語言,觸動人心。這些“專業力量”為宣講筑牢了“理論根基”,確保政策解讀不跑偏、不打折。
聚好“懂群眾”的“代言人”。重點吸納“百姓名嘴”“勞模工匠”等本土人才45人,他們沒有“專家頭銜”,卻熟悉方言土語;不懂“學術術語”,卻知道群眾關心啥。尤傳化用靈璧大鼓創作《歪理邪說不要聽》,鼓板一敲、唱腔一開,“說邪教本質就是反社會,反人類制造悲劇把人坑”便隨著旋律走進群眾心里;梁賢地用竹板講“改革開放結碩果”,道出“六畜興旺百業興”。這些形式親切、內容貼切的宣講,有效提升了理論的感染力和接受度,讓理論如春風化雨般入心田。
創新形式:從“固定模式”到“多元互動”
7月15日,“理潤江淮·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專題宣講暨“書香安徽”走基層活動在宿州開展。活動中,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館長、研究館員胡均圍繞安徽運河文化的歷史與時代價值作了精彩闡釋,省黃梅戲劇院副院長何云通過黃梅戲表演讓觀眾沉浸式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這一“理論+藝術”的創新模式,將習近平文化思想與安徽地域文化深度融合,進一步推動了黨的創新理論落地生根。
“曉之理”理論宣講志愿服務武銀鳳課堂第一期開講現場 宿州市委講師團供圖
隨著“理潤江淮”宣講活動的深入開展,宿州市也在不斷創新宣講形式。打破“講臺+話筒”的傳統宣講模式,通過“互動式”“文藝式”“網絡式”創新,讓理論宣講更具感染力和影響力。
互動式宣講,讓群眾“當主角”。課堂宣講員結合職業優勢、地方特色、受眾類型,在社區、學校、企業等場所宣講,根據群眾需求、熱點話題定制“菜單”,打破“灌輸式”的宣講方式,群眾根據宣講主題、宣講內容、宣講時長組合“下單”。截至目前,“曉之理”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開展互動式宣講近千場,受眾3萬余人。
文藝宣講,讓理論“有韻味”。結合靈璧大鼓、泗縣快板等地方民俗,把宣講融入群眾性文化活動:近期《黑神話:鐘馗》游戲引發熱議,尤傳化“借勢”創作同名大鼓,說唱中介紹靈璧文化傳承;梁賢地把“七夕”與“移風易俗”編成快板,表演中傳遞“婚育文明樹榜樣”理念。舞臺變成了“流動講臺”,讓群眾在“看熱鬧”中“學道理”。
網絡式宣講,讓理論“跨時空”。針對群眾“沒時間聽、不方便到現場”的問題,宿州市打造新媒體宣講矩陣。依托“學習強國”宿州學習平臺、“宿州發布”等途徑,開設“曉之理”微宣講、理論與實踐專題,推出“文藝宣講”“微宣講”視頻90余期,理論闡釋文章30余篇;靈璧縣19個鎮和200個村(社區)創新打造“文明實踐直播間”,邀請理論專家、宣講名師、“百姓名嘴”云端宣講,圖文并茂演示解讀,把“文件話”變成“家常嗑”。2024年以來,靈璧縣各“文明實踐直播間”平均開展政策宣講100余場,每小時線上受眾達萬余人次,問題解答率超95%,黨的政策及時精準“滴灌”到田間地頭,真正轉化為鄉村振興新動能。
從精準對接需求到建強本土隊伍,再到創新宣講形式,宿州市推動“曉之理”品牌持續深化、宣講效能不斷提升,讓理論宣講真正走進生活、貼近民心。當前,全省“理潤江淮”理論宣講微視頻大賽正在火熱進行中,宿州市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拓展網絡宣講陣地,以多元化的方式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貢獻宿州力量。(記者 趙天祥 潘軼)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