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委編辦聚焦提升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在完善體制、優化職能、資源配置上下功夫,激發農業科技創新活力,為全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機構編制保障。
完善體制機制,構建農業發展新格局。整合2個同質同類農業科研院所,組建市農業科學院,開展農業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培育等工作。建立科研管理、轉化激勵、要素保障等制度體系,打好“松綁+激勵+保障”組合拳,讓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投身科研。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建設現代紅棗育種中心等科創平臺12個,國家級、省級產業技術體系試驗站8個,與山東農業大學合作共建智慧農業技術重點實驗室,為鹽堿地綜合利用提供數智支持。
優化職能職責,釋放農業發展新活力。立足黃河三角洲鹽堿地農業特色和區域發展需求,設立糧食作物、智慧農業等研究所,實現學科布局與區域農業需求精準對接。推動構建地方特色鹽堿地中草藥產業集群,在無棣、鄒平、陽信等地建立試驗示范基地。協助市農業科學院與北京農林科學院等機構展開合作,聯合選育耐鹽堿優質麥種、建成棉花農機農藝融合基地、引進經濟林果等新品種,形成覆蓋糧食作物、經濟作物、中草藥、觀賞植物等多領域在內的農業創新體系。
科學配置資源,培育農業發展新力量。充分利用高層次人才編制“蓄水池”,為市農業科學院引進碩博優選人才。堅持“專業適配、人崗相宜”,選聘高級職稱人才,構建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老中青梯次銜接的創新團隊。引進國內外土壤改良專家、農學家、農林科學院院士等高端人才,持續完善人才智庫。加強成果應用轉化支撐,深化高等院校、農業科技研發企業、科研院所等機構產學研融合,聯合開展科技研發、品種選育、成果轉化、示范推廣等工作。(擬稿人:陶文青)
信息來源:中國機構編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