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阜陽市潁州區立足本區編制資源實際,創新運用“加減乘除”工作法,用心用情用力用智推進機構編制資源優化配置,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體制機制保障。
創新制度做“加法”,在強化編制保障上用心。加大編制統籌力度,實行“基本編制+”管理模式,在編制資源緊張的大背景下,加強“三保”等重點領域和關鍵部位機構編制保障。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創新出臺《潁州區鄉鎮街道機構編制動態管理辦法》,通過“階段性調劑、不調整基數、定時段平衡”原則,靈活調配編制資源。深化教育領域改革。實施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建立人員編制動態調整報備制度,打破教師交流輪崗壁壘,每學年度交流輪崗百余人。創新醫療衛生編制管理。試點“縣管鄉用”鄉鎮衛生院編制周轉池制度,統籌20余名編制資源,實行“區級統籌、單列管理、靶向施策”,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嚴控冗余做“減法”,在優化資源配置上用力。嚴格把關,增減有度,運用大數據思維,騰挪出編制資源可使用空間。嚴控編制總量。嚴格執行“編制前置審批”制度,落實“超編單位只出不進、滿編單位先出后進、空編單位按需進人”及招聘“退三進一”原則,從源頭控制編制無序增長。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建立“一校(點)一冊”評估檔案,根據人口變化調整學校布局,共撤并整合10余所小規模學校,將收回編制向人口密集區域傾斜,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盤活編制存量。依托機構編制實名制系統,整合“小散弱”事業單位碎片化編制,為重點領域騰挪使用空間。
引育人才做“乘法”,在激發內生動力上用情。全鏈條優化升級人才體系,在引育留用上發揮編制乘數效應。健全工作機制。完善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設置,成立人才發展促進中心,構建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職能部門配合的運轉體系,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和區域人才協調發展,激發人才要素乘數效應。創新用人渠道。在公立醫院用好“三池聯動”機制,打通五種用人渠道,逐年度合理規劃人員流動。定期開放名醫工作室,采取特聘專家形式邀請三甲醫院醫生坐診,實現規范管理與用人自主有機統一,有效降低“育才”成本,提高“用才”效率。優化人才服務。簡化教育、衛生領域人才招聘流程,實行限時辦結制,開辟“綠色通道”。近三年累計引進各類人才600余名。
破除舊念做“除法”,在強化監督評估上用智。堅持精兵簡政、除繁增效,有效發揮政策效能。加強法治宣傳。深入開展《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宣傳教育,強化機構編制法治意識,破除把編制作為推進工作工具的傳統思維定式。完善監督體系。創新建立“調研+巡察+評估”三位一體監督評價機制,聯合多部門開展專項檢查評估,滲入日常巡察,摸排長期沉淀、低效運行的事業編制,提升部門內部編制資源利用效能,預防機構編制違規違紀行為。強化結果運用。將檢查評估結果與單位年度目標考核掛鉤,有效鞏固機構編制管理成果,切實維護機構編制紀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