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多頭檢查、重復檢查、隨意檢查令企業經營者不堪其擾。如今,多部門執法檢查聯合上門‘綜合查一次’,迎檢頻率大大降低,我們可以騰出更多精力搞生產經營。”近日,安徽省蕪湖市多名企業經營者對這種新模式拍手叫好。
“多頭”“重復”“隨意”……這些行為無端增加企業負擔、拉低運行效率,更讓企業不堪重負。從過去的“不堪其擾”到今天的“拍手叫好”,蕪湖做對了啥?
今年初,安徽把蕪湖確立為全省“綜合查一次”改革唯一試點城市。半年過去了,“療效”如何?數據表現得最為直接——一段時間內,當地減少檢查次數4040次,較改革前減少59.56%。減少檢查次數、提升執法質效,企業拍手叫好,滿意指數持續提升。
“綜合查一次”改革,這是安徽省委主推的改革事項,也是蕪湖改革領域的“一把手”工程。從推出“蕪湖版”管理辦法,到編制工作手冊,再到在全省率先以規章形式出臺《蕪湖市行政執法監督辦法》……試點推行以來,蕪湖種好這方“試驗田”,通過實打實減少針對企業的檢查頻次,為企業真減負、減真負,帶來的變化讓企業可感可及。
從“擾企式”監管到“無感化”服務,“綜合查一次”改革無不直擊當前的一些痛點。企業扎根市場,每天面對的事項千頭萬緒,不僅要投入精力搞研發、抓生產,還要爭分奪秒開拓市場,生怕慢了節拍。
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穩腳跟,本身就不易。如果再忙于應付一些不必要的檢查,迎來送往,就會浪費大把好時光,形成額外負擔。
安徽在蕪湖推行“綜合查一次”改革試點,就是要從小范圍切入,通過有效試驗,積累經驗,由“試驗田”向“大田耕作”推進,讓全省更多企業共享到改革的紅利。
“亮碼入企”,成為“綜合查一次”改革的亮點。無碼不入企,入企必亮碼——掃碼入企全程追溯,讓入企的行政檢查在必須必要的條件下進行,蕪湖的這一創新,推動執法全程曬在陽光下,有助于防范可能出現的隨意檢查、無節制檢查等亂象,以科技手段規范政府與企業的關系。
改革之難,難在打破部門藩籬、破除執法慣性。
安徽在蕪湖種下“綜合查一次”改革“試驗田”,是動了真格。從在省委常委會會議上部署“綜合查一次”聯合執法改革,提出要全力助企紓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到省委領導在蕪湖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時,明確提出要在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上再加力,持續深化“綜合查一次”改革……層層加力,動態推進,安徽推動執法改革向縱深延伸,足見對企業的重視,對營商環境的關切。
改革之效,則見于企業得以卸下“迎檢”重負,輕裝上陣。
如何做到讓企業家可感可及?無事勿擾,有求必應,即便是檢查工作,也需要把對企業的干擾降到最低。怎樣降?蕪湖有招!從“單一查”向“聯合查”、“隨意查”向“規范查”、“全覆蓋”向“精準查”、“重管理”向“重服務”轉變,蕪湖將原有的2284個單部門事項整合為695個多部門聯查場景,使監管既顯力度更顯溫度。
蕪湖的探索不止于“少檢查”,更在于“巧服務”。比如,當地根據企業經營狀態、綜合信用評價、監管執法信息等要素,精準賦分畫像,建立“白名單庫”,對那些高分企業無事不擾,而對于存在問題的企業能在線整改的則在線上監管,讓“無感檢查、有感服務”真正照進市場的各個角落。
“綜合查一次”,企業說好,就是真的好。這啟示各地,優化營商環境,關鍵是要把企業的服務做實做細做好。涉企檢查能減的就減,能并的就并,讓“綜合查一次”結果互認。
安徽在蕪湖的這項探索,企業給出好評,其經驗值得總結,期待在更廣范圍內推廣,讓改革的成效惠及全省更多企業,讓“有效監管”與“有感服務”托舉江淮經濟航船行穩致遠。(古風)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