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徽派企業商貿流通合作聯盟成立大會暨外貿企業拓內銷對接會在合肥舉辦,全省近370家內貿、外貿企業參會,共商推動安徽出口產品打開國內市場。
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內外融合”勢在必行。這也是此次大會的深意所在——搭建凝心聚力的平臺,打開全新的交流空間,消除內外貿企業間的隔閡,讓外貿企業更加順利地打開內銷市場。
拓內銷勢在必行
安徽茶葉出口量和出口額連續多年穩居全國前列,其中王光熙松蘿茶業一直是出口大戶。黃山王光熙松蘿茶業股份公司運營總監方承斌介紹,公司的松蘿茶系列產品暢銷國內10多個省市及亞洲、歐洲、美洲、非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我們對美國出口份額小,目前的形勢對企業經營的影響不大。”方承斌說,但由于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加劇,外貿企業的“焦慮情緒”有所加重。
他表示,公司近年來一直在開拓國內市場,從最初的10%左右提升到了目前的30%左右,“現在可能是個好時機,通過各方共同努力,把內貿份額再往上提一提。”
也有部分外貿企業受到美方濫施關稅的影響更直接。安徽輕工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世傳介紹,企業以紡織服裝日用消費品出口為主,2018年以來,由于美方抬高關稅壁壘,該公司對美出口規模已經縮減,2024年出口規模在8000萬美元左右,占公司出口規模比重約20%。由于美方濫施關稅,公司對美出口按下“暫停鍵”,部分訂單產品出現庫存積壓。
總體而言,對于開拓內銷市場,外貿企業普遍認為是“必須做”。但對于“該怎么做”,外貿企業需要得到助力。
外貿企業開拓內銷市場,必須適應的變化包括:
銷售模式不同。外貿企業大多習慣了訂單式銷售,轉向內貿市場,意味著要重新找市場渠道,開拓銷路,這其中免不了要與深耕國內市場的企業同臺競爭。
消費需求不同。國內外一些產品標準不一樣,國內外消費需求不同,原先出口的產品需要經過調整改造才能適應國內市場,這涉及產品設計研發、生產線調整等諸多問題。
品牌影響力不足。一些外銷產品還需要經歷一定周期的市場培育,才能在內銷市場積累品牌知名度。
客戶對象不同。很多外貿企業以B2B(企業對企業)貿易為主,轉向國內的B2C(企業對消費者)零售體系后,客戶不同,對企業開拓市場能力有了新要求。
多措并舉助力轉型
無論是成立徽派企業商貿流通合作聯盟,還是開展外貿企業拓內銷對接會,目的都是幫助外貿企業更好地解決“該怎么做”。
在現場對接環節,13家內貿企業設置了對接臺,與參會的外貿企業對接供需情況,商洽合作意向。
“以前我們的模式是先進行選品和商務談判,再上架銷售。現在針對出口轉內銷的產品,我們建立了綠色通道,可以先試銷看效果,效果好再進行商務談判,納入供應商體系。”安徽鄰幾商貿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總經理朱芳勝說。
安徽永輝超市華東公共關系負責人劉陶說,目前,永輝超市對外貿企業公布的專項郵箱收到數百封郵件,已與超100家優質供應鏈企業進入采購洽談階段,其中包括向開市客、山姆等美國市場供貨的中國供應鏈企業,品類覆蓋蔬果、休閑零食、家居百貨等十余大類。目前永輝正在積極洽談,匹配品質商品,預計于一周內推出外貿專區。
安德利是安徽省縣域商業領域唯一一家全國重點零售企業。安徽安德利工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成表示,公司將為外貿企業提供線下商超專區、線上電商入口等零門檻入駐機會,還將與外貿企業聯合發起“皖貨優品”推廣行動,聯合研發、打造徽文化IP衍生品,在商超內推出“皖貨專區”。
“安德利將主動擔當內貿樞紐角色,為外貿企業提供從渠道落地到品牌孵化的全鏈路支持,同時積極對接外貿伙伴的優質供應鏈資源,豐富自身業態,實現一體化的良性互動。”王成說。
安徽交控集團是全省統一的高速公路投資運營管理平臺,擁有服務區經營門店1500余間。安徽交控驛達服務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韓東光表示,將積極主動與外貿企業開展交流,開放服務區銷售平臺,簡化準入流程,為適合服務區消費場景、適銷對路的優質外貿商品進入服務區提供充分便利。
總體來說,商貿流通企業的扶持政策集中在開放流通渠道、提供綠色通道、共同開發產品、做好運營服務等方面。
根據省商務廳相關部署,眼下重點開展“六進”行動,即積極支持外貿產品“進商場、進超市、進電商平臺、進商業街區、進高速公路服務區、進機關企事業單位”,全力幫助外貿產品開拓國內市場。
以聯盟形式凝心聚力
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并非權宜之計,當然也非一朝一夕之功。
我省積極搭建平臺,推動內外貿企業協同作戰。4月19日,徽派企業商貿流通合作聯盟成立,立足國內市場,目標是推動安徽商貿流通業高質量發展。
在省商務廳的指導下,徽派企業商貿流通合作聯盟由合肥百貨大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主發起單位,與安徽省有關行業協會、相關內貿流通企業等聯合發起成立,合肥百貨大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當選聯盟理事長單位。
據了解,徽派企業商貿流通合作聯盟會員單位共300余家,覆蓋了百貨、超市、商業綜合體、酒類、醫藥、電商、餐飲、住宿、家政、農產品流通等諸多領域。旨在整合商貿流通行業資源,搭建業務工作交流、行業互動發展、業態融合發展、保障要素聚合的專業性、綜合性服務平臺,推進信息共享、交流合作、互學互鑒,推動安徽商貿流通業高質量發展。
2012年以來,安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跨2個萬億元臺階,2024年達到24087.7億元,總量從全國第14位躍升至第9位。
我省本土持續擴大的市場規模,是我省外貿企業的主場優勢和應對國際市場風浪的底氣所在。
從當下擴內需、穩外貿等重點經濟工作來看,徽派企業商貿流通合作聯盟的成立將有助于整合各方資源,提升我省商貿流通行業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力,幫助外貿企業有效抵御外部沖擊。
“國內市場是外貿企業的堅強后盾,我們相信通過搭建供需對接平臺、強化政策精準幫扶、發揮行業協會力量等方式,能夠幫助外貿企業短期紓困、長期轉型,加快企業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省商務廳市場體系建設處相關負責同志說。(記者 彭園園)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