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基層黨建工作重點任務推進會強調,要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推進黨員隊伍建設,持續鍛造靠得住、頂得上、過得硬的先鋒隊伍。面對基層治理格局的深刻變革、鄉村振興戰略的縱深推進、新興領域黨建的攻堅要求,黨員隊伍的成色直接關系著黨組織戰斗力能否穿透“最后一公里”。以改革精神破題、用嚴格標準立規,正是鍛造先鋒隊伍不可或缺的“文武火候”。
改革精神是黨員隊伍永葆活力的源頭活水。黨員隊伍建設要緊跟時代脈搏,既要在思維理念上主動破冰,也要在實踐路徑上持續創新。當城鄉治理面臨數字化重構、鄉村振興步入產業升級深水區,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難免出現“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的適配難題,要以改革精神重構培養鏈條,推動思維理念與實踐能力同步升級。既要在思想引領上創新云端課堂、實踐沙盤等載體,讓理論武裝更富時代氣息;也要在實踐鍛煉中打造鄉村振興“田間課堂”、重大項目“實戰沙場”,使專業素養更接實踐地氣。這種與時俱進的創新不是對傳統的否定,而是對既有模式的優化升級,讓教育管理突破時空限制,使能力培養精準對接時代需求。
嚴的標準是確保黨員隊伍肌體健康的根本保障。寬松軟的標準可能催生“差不多先生”,而嚴的尺度才能錘煉出“過得硬標兵”。黨員教育管理既需要激勵創新的包容度,更離不開規范運行的基準線。這種“嚴”不是簡單設置條框約束,而是貫穿于“日常看得出擔當、急難時刻顯本色”的實踐要求。把政治審查從表格填寫升級為立體掃描,將紀律約束從工作時段延伸到家庭生活,讓考核評價從材料厚度轉向群眾口碑,本質上是對行為規范進行可操作、可檢驗的具體轉化。這種轉化不是簡單的條框疊加,而是把組織生活的嚴肅性轉化為自我提升的內生動力,讓“躺平者”坐不住、“混日子”沒空間,使每個黨員都能在清晰的規范中找準定位、實現價值。
先鋒隊伍的鍛造需要改革精神與嚴標準同頻共振。改革與嚴管看似是“破”與“立”不同向度的工作要求,實則是辯證統一的整體。沒有改革突破的勇氣,嚴管容易導致管理制度滯后僵化,缺乏嚴格規范的約束,也可能引發改革方向偏差。這種“改”與“嚴”的辯證統一,本質上是對“信任不放任、激勵不縱容”的精準把握。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實踐中,既要鼓勵黨員帶頭試種新品種、探索電商直播等新業態,也要建立防止“形象工程”的監督機制;在推進新興領域黨建時,既要創新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等群體的組織覆蓋方式,也要嚴防“黨建形式化”的苗頭。保持理論學習“不斷電”,實現服務群眾“不打烊”,做到紀律約束“不松勁”,才能讓日常教育管理的鏈條環環相扣,讓黨員隊伍持續釋放“雁陣效應”。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