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創新探索多方聯商、三水聯治、三措聯管的“三聯”機制,助力全區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提質增效。
“多方聯商”合力推進。一是建立統籌協調機制。農業農村局、住建和交通局、生態環境局每季度或按需聯合召開工作會議,協調解決存在問題,打破各自為政工作局面,推動水環境治理由過去的“條”為主 、“塊”為輔轉向“條塊結合”。二是明確工作運行機制。印發翔安區河湖長制成員單位職責等文件,建立聯合巡河制度,明確河長辦為統籌協調平臺,水務、環保、城管、農業農村等涉水部門共同聯動,持續完善監督考核等制度。三是健全督辦治理機制。會同區委效能辦、區政府督查科制定翔安區河長制工作問題整改監督機制,專項督查流域水質提升和入河排口整治工作。
“三水聯治”協同增效。一是細化污水共治履職清單。區級、鎮(街)、村(居)三級細化區分首環、中環、末環實施污水治理履職工作清單,明確規范標準,實現農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二是規范微水分治協同。編制翔安區農村受污染小微水體基本情況表,協同開發“小微水體管理系統”,明確各鎮街配合管理責任,對全區175處小微水體實施星級評定,倒逼小微水體周邊責任轄區環境整治提升。三是加強中水“回補”保障。會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水務、工信等部門編制三大水系補水項目,規劃專用管道每日將再生水回補至九溪等流域。探索水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進一步實現污水全域收集、凈化處理。
“三措聯管”規范治理。一是制定聯管單位入河排口分工圖、整治措施責任表和督查評價考核卷,明晰市、區、鎮(街)三方落實責任,針對排查發現的問題點,明確整改內容、時限、責任人等。二是運用衛星地圖、數字化摸排、無人機航拍等方式排查各類入河排污口,對有排水的排口進行兩輪全覆蓋監測。三是將流域水質改善情況列入鎮(街)、部門、國企黨政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創新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責任包干的流域水環境治理工作機制。 (擬稿人:陳樂)
信息來源:中國機構編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