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為歲首,農為行先。當前,各地陸續進入春管春耕時節,田間地頭開始熱鬧了起來,江淮大地勃發農業新氣象。
謀劃是落實的前奏。春意漸濃之際,2月20日,我省在合肥召開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總結過往,表揚先進,分析形勢,部署工作,為2024年安徽“三農”工作定方向、明路徑。
去年,我省提出建設高質高效的農業強省目標。回望過去,安徽“三農”成績如何?新期許下,作為農業大省的安徽,何以擔當?新征程中,安徽如何更好發揮自身優勢、利用好資源稟賦,勇當農業強國建設的先行省?
在春風浩蕩中,讀懂這場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才能了解“三農”工作的使命,堅定重農強農興農富農的信心與決心。
“風景甚好”
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守好“三農”基本盤至關重要,不容有失。穩住“三農”,我們就有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回旋余地和特殊優勢。
農業之于安徽,有著極為特殊的地位和意義。安徽不僅是農村改革的發源地,還肩負著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更是2000多萬農村常住人口的“根”與寄托。
作為農業大省、糧食大省的安徽,始終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鄉村全面振興扎實推進。
安徽農業,“風景甚好”,農業大省“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農業強省建設邁出顯著步伐:
——“米袋子”更滿了。去年,我省有力應對小麥赤霉病、“爛場雨”等多重挑戰,糧食總產超830億斤,實現“二十連豐”,連續7年站穩800億斤臺階,“千億斤江淮糧倉”建設取得開門紅。
——“錢袋子”更鼓了。去年,全省農民收入人均首次突破2萬元,達21144元,增速居全國第9位,農民收入跨上新臺階。
——“家門口”更美了。去年,安徽啟動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創建精品示范村200個、省級中心村800多個,一個個和美鄉村漸次出現在江淮大地。
——產業化更優了。去年,綠色食品十大產業全產業鏈產值達1.2萬億元,同比增長9%;啟動實施“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力爭再造一個千億級肉牛產業。
……
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復盤一項項亮眼的“三農”成績,振奮人心。當然,這離不開我省各地各部門特別是“三農”戰線廣大干部群眾的拼搏奮斗,優異成績的取得也讓他們再添干勁。
“大會為全省農業工作指明了方向,深受鼓舞。”銅陵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程志華表示,去年,銅陵白姜種植系統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安徽首個,將以白姜申遺成果轉化利用為契機,全力做強做優農業特色產業,為建設高質高效的農業強省貢獻銅陵力量。
“安徽農業強省建設舉措有力有效、亮點紛呈,我們倍增信心。作為政策性擔保機構,安徽農擔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安徽農擔董事長方習利表示,新的一年,安徽農擔將深入貫徹落實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把解農憂、暖農心作為工作的著眼點和發力點,全面提升工作效能,用心用情用力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辦實事、解難題。
共話發展
春潮涌動,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現場氣氛熱烈。
隨著激昂的音樂響起,一場別開生面的表彰儀式成為全場矚目的焦點,2023年度安徽省糧食生產、養殖、農產品加工、農業特色產業10 強縣和“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10個重點縣的有關負責人戴著紅綬帶,依次登臺領取獎牌。
頒獎時,臺下響起陣陣掌聲,既是對這份成績的肯定,也寄托著對江淮大地農業再展新面貌的希冀。
“安徽‘三農’工作成效顯著,讓我們備感振奮。新春伊始,我省召開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再次吹響了‘三農’工作的沖鋒號角。”天長市是此次被通報表揚的“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10個重點縣之一,天長市委書記賀家平表示,將根據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把“三農”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讓農民能在和美鄉村的環境中幸福生活。
在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圍繞糧食生產、農產品加工業、和美鄉村建設等內容,我省9地作交流發言,分享經驗。
宿州是我省的重要產糧大市,去年,該市糧食總產460.2萬噸,占全省的11.1%。宿州市委書記楊軍在交流經驗時表示,宿州市多措并舉深挖增產潛力,大力育良種、建良田、推良法、配良機,持續強化農機裝備支撐,全市農機總動力886萬千瓦時、居全省第一,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99%,實現了“上午地里糧、中午家中倉”。
六安市是皖西白鵝的原產地和主產區,近年來,六安市裕安區聚焦構建皖西白鵝全產業鏈,2023年白鵝全產業鏈綜合產值約45億元。“裕安區圍繞皖西白鵝保種育種、規模養殖及羽絨羽毛精深加工、熟食預制菜等環節,積極招引龍頭企業,大力開發羽絨羽毛制品,研發鵝類預制菜產品。”六安市裕安區委書記董永來介紹,該區2023年加工鵝食品2000余噸,白鵝產業規上加工業產值29億元、增長23%。
在和美鄉村方面,合肥市分享了建設路徑與經驗。合肥市委副書記、市長羅云峰表示,合肥全域推進和美鄉村建設提檔升級,立足省會城市人口集中、輻射長三角等優勢,打造長三角休閑旅游“后花園”。同時,以精品示范村所在的中心村及周邊為重點,挖掘各具特色的鄉村“IP”,布局各類項目業態。目前,全市累計建成省級中心村700多個、美麗宜居村莊2400多個。
時不我待
萬物復蘇的春天,承載著希望與夢想,正是踔厲奮發的時節。搞農業最怕的就是誤農時,對于“三農”工作者來說,時不我待。新春伊始,這場省委農村工作會議部署了一項項任務安排,送來了“三農”工作的“春之禮”。
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重點難點仍在農業農村。當前,我省正處于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邁進的關鍵時期,亟須解決在“三農”工作中依然存在的一些短板弱項,比如糧食單產不夠高、產業不夠強、鄉村發展不均衡等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勇當新時代深化農村改革的排頭兵、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主力軍、農業強國建設的先行省”中作出更大貢獻。
新起點上,質與效的變化更引人關注,安徽農業強省的建設如何實現“高質高效”?于關鍵處落子,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作出了部署。
在基層工作上,會議提出要切實做好為鄉村兩級減負工作,真正讓農村基層干部有更多時間精力走村串戶,深入到田間地頭服務群眾。
糧食方面,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水利建設,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加快建設“千億斤江淮糧倉”。
產業方面,在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上實現新突破。
和美鄉村建設方面,聚焦“千”與“萬”一起抓、“點”與“面”相統籌,狠抓各項政策舉措落地見效,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持續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
……
強大的組織保障,是安徽鄉村振興的“密碼”。會議指出,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做到上下貫通、一抓到底,縣委書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農”工作上,真正當好“一線總指揮”。
值得注意的是,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結束后的下午,省農業農村廳立即組織召開了全省農業農村局長會議,深入學習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2024年“三農”工作。
農業農村系統廣大干部群眾表示,將落細落實會議精神,錨定建設高質高效的農業強省目標,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堅定不移走好“六個之路”,努力將“施工圖”變為“實景圖”。
風勁潮涌,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需策馬揚鞭。春風送暖,我們腳下的土地,蓄勢待發。(記者 許昊杰)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