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上午,安徽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后,省兩會新聞中心舉辦了第三場“直通兩會”活動,各路記者聚集在此,3位廳局長結合《政府工作報告》,緊扣打造“三地一區”戰略定位、建設“七個強省”奮斗目標,說成績、講體會、話發展。
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陳軍:
奮力開創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新局面
“過去一年,安徽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新成效,亮點頻頻,振奮人心!”在第三場“直通兩會”活動上,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陳軍如是說。
陳軍介紹,2023年,安徽戰略科技力量不斷強化,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建、建成的大科學裝置總數居全國前列,“人造太陽”裝置、“九章三號”量子計算原型機等取得新突破,區域創新能力穩居全國前列。創新創業生態不斷優化,科創、融創、共創的氛圍日益濃厚。
此外,在工業制造業上,我省最大的亮點就是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壯大。陳軍說,去年,安徽制造的“新三樣”產品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量居全國第4位,助力整個汽車產量躍居全國第2位,汽車“首位產業”全產業鏈營業收入突破1萬億元。全年制造業投資增長20%,連續24個月保持18%以上的增速,占全部投資比重超過31%。
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綠色轉型不斷加快,大力推進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等結構調整,重點企業“一企一策”節能診斷入選全國“雙碳”典型案例,可再生能源累計發電裝機占比提高到44.6%;“中國好糧油”產品有40個,居全國第2位;人才總量超過1270萬人,已成為人口凈流入省份;一批現代產業學院啟動建設,合肥大學、蚌埠醫科大學正式揭牌;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全面啟動,徽文化的影響力、感召力加速提升……在生態、農業、教育、文化等方面,我省均有很多的亮點成績。
“我們堅信,明年再來看,所見皆新貌!”陳軍信心滿滿地表示,今年將緊扣打造“三地一區”戰略定位、建設“七個強省”奮斗目標,全力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激發有潛能的消費,乘勢而上壯大汽車“首位產業”,實施現代服務業發展20項工程,“一企一策”實施重點企業節能降碳升級改造等,奮力開創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新局面。
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馮克金:
落實新型工業化這個關鍵任務
“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比全國高2.9個百分點,居全國第6位、中部第1位、長三角第2位;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制造業投資增長20%以上,居全國前列,邁入全國工業大省行列。”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馮克金表示,2023年以來,安徽全力以赴推進智能綠色的制造強省建設,實力進一步提升、結構進一步優化、質量進一步提高。
工業發展看產業。馮克金介紹,2023年安徽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的42.9%、較2022年提升1.3個百分點。其中,汽車“首位產業”對規上工業增長實現首位貢獻,光伏制造業實現營收2900億元、躍居全國第3位,裝備制造業營收突破1萬億元。
“量”在擴大的同時,“質”也在同步提升。去年,我省9項制造業科技攻關成果打破國外壟斷,36項“三首”產品填補國內空白,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達到3個、并列全國第1位。同時,完成規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改造7737戶、規下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應用3.46萬個,世界級“燈塔”工廠5家、居全國第3位,新增國家“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2家、居全國第3位。“畝均論英雄”改革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全覆蓋,全部工業稅收同比增長21.2%。
充分激發企業活力,才能以新型工業化引領安徽工業高質量發展。馮克金介紹,2023年,我省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071戶、總數達22711戶,均創歷史新高。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327戶,創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129戶、居全國第8位。
“新的一年,我們將落實新型工業化這個關鍵任務,大力推動工業經濟穩增長、育集群、調結構、促轉型、提質量、增效益,加快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馮克金表示。
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汪學軍:
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
糧食總產超830億斤,實現“二十連豐”,“千億斤江淮糧倉”建設取得開門紅,全省人民的“米袋子”更滿了;2023年全省農民收入人均首次突破2萬元,達21144元,增速居全國第9位,農民群眾的“錢袋子”更鼓了;啟動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創建精品示范村200個、省級中心村800多個,農民群眾的“家門口”更美了……在第三場“直通兩會”活動上,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汪學軍介紹了2023年安徽“三農”工作成效。
“《政府工作報告》全面部署了2024年‘三農’工作,目標明確、措施有力,令人鼓舞、催人奮進,我們將全力抓好落實,努力將‘施工圖’變為‘實景圖’,為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奠定堅實基礎。”汪學軍表示。
談及今年農業農村部門的具體工作,汪學軍表示,將加快建設千億斤江淮糧倉,始終把抓好糧食生產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聚焦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優鏈、優農“四良兩優”多點發力。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下大力氣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大力推進“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皖北綠色食品產業集群建設。全力打造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今年再創建200個精品示范村、800個左右省級中心村,把鄉村的“美麗指數”轉化為群眾的“幸福指數”。
汪學軍表示,還將持續擦亮農村改革這張“金名片”,把二輪土地延包作為當前農村改革的“一號任務”,扎實做好整省試點。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持續強化動態監測幫扶,把更多資源聚焦到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上。
“安徽將勇當新時代深化農村改革的排頭兵、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主力軍、農業強國建設的先行省,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上走在前列,在推進高水平共同富裕上勇闖新路。”汪學軍說。(記者 許昊杰)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