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重商、安商、親商、暖商、護商,讓企業和企業家放心投資、專心創業、安心經營、舒心發展、順心成長,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是我省推進政法工作現代化的切入點和著力點。
近日,在全省政法機關依法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暨協同化機制化常態化推進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現場發布2023年全省政法機關依法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十大典型案例。
“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去年,我省各地各部門在辦理案件中,涌現出一大批涉企典型案例。那么,這次發布的十大典型案例,究竟典型在哪?
嚴懲侵企犯罪
十大典型案例中,三個案例聚焦依法嚴懲侵企犯罪,有力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對侵犯企業和企業家權益的犯罪案件,堅持重拳出擊,依法快偵快破,同時指導企業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蕪湖市公安機關通過循線深挖,一舉打掉了敲詐勒索食品生產企業的犯罪團伙,并指導企業建立“食品行業品牌維權聯盟”。
蚌埠市公安機關通過合成作戰快速偵破了公安部掛牌督辦的生產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案,彰顯了加強知識產權執法司法保護的決心,提供了打擊跨區域網絡犯罪、深化行刑銜接的樣板。
馬鞍山市檢察機關在辦理企業內部人員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案時,堅持快捕快訴,促使該企業收回欠款34.16億元,同時通過建立駐企工作站、制發檢察建議等指導企業完善管理制度。
為企紓困解難
“案案都是營商環境”。健全完善困難企業救治與破產企業退出機制,支持“有挽救價值企業”通過合規整改等司法挽救措施實現新生,以司法案件的高效辦理促進企業重回良性發展軌道。十大典型案例中,兩個案例聚焦發揮良法善治作用,著力幫助企業紓困解難。
滁州天長市法院通過府院聯動開展“自救式”重整,幫助企業及時走出債務困境,打造了新三板企業破產重整復牌上市的成功樣本。
蕪湖市中院在二審階段精準指導涉案企業完成合規整改,最大限度降低了對企業生產經營的不利影響,為推動審判階段涉案企業合規改革作了有益探索。
化解擾企糾紛
十大典型案例中,兩個案例深刻把握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內涵和外延,堅持辦信訪就是辦民生、解糾紛就是解民憂,深入推進涉企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實質化解,切實為企業“松綁減負”,聚力推動企業輕裝上陣。
阜陽市兩級審判機關面對涉及“一房二賣”,集合房屋買賣合同之訴、排除妨礙之訴、侵權責任之訴、執行異議之訴等多達480起民商事訴訟糾紛案件,堅持能動司法,均衡各方利益,推動實質性化解歷時8年的信訪積案,實現了案結事了人和。
亳州市譙城區法院堅持“抓前端、診未病、治頑疾”,創設“大藥行”調解工作室,打造“一站式”調解服務平臺,妥善化解中藥材交易糾紛,有效預防中藥材企業交易風險,有力服務當地中藥材產業健康發展。
助企健康發展
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十大典型案例中,三個案例聚焦落實落細護企政策,推動建立全環節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制度,深入推進公共政策兌現和政府履約踐諾,推動護企、惠企政策直達市場主體,全力助推企業健康發展。
阜陽市檢察機關和司法行政機關協作配合,通過經濟影響評估、優化審批流程,在履行對涉企社區矯正對象監管責任的同時,保障了矯正對象在一定區域內外出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傳遞了司法溫度與善意。
銅陵市檢察機關深入落實“企業家約見檢察長”制度,通過府檢聯動服務公司上市,進一步升級服務保障層級、提升助企發展平臺。
岳西縣深入開展公共政策兌現和政府履約踐諾專項行動,向企業兌現獎補資金321.6萬元,促進企業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助推經營主體活力迸發。
案例是經驗的系統總結、成果的高度凝練、生動的法治教材。推深做實我省政法機關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實踐中探索形成的企業點贊、社會認可的務實管用做法,是發布典型案例的應有之義。
“我們強化成果運用,聚焦把階段化專項行動成效轉化為常態長效化工作機制,全面總結好經驗、好做法,科學論證評估,及時推動點上‘盆景’變成面上‘風景’。”省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董桂文說。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