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聯學、人才聯育、企業聯系、產業聯動、項目聯投。”以黨建為紐帶,去年以來,安慶經開區推進與滬蘇浙地區開發園區的黨建共建,按照“園區—部門—企業”三級共建路徑,建立月度線上交流、季度活動共辦、年度交流互訪機制,目前已與20多個滬蘇浙地區開發區建立聯系機制,帶動簽約90多個合作項目。
滬蘇浙地區民營經濟發達,非公領域黨建起步早、創新多。全省各級組織部門、園區黨工委以黨建為引領,構建區域統籌、多方聯動、融合發展的新格局,推動非公黨建全方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局。
“黨建聚合力,加速一體化。”去年8月和今年7月,我省連續兩次主辦長三角園區非公企業黨建論壇,邀請滬蘇浙各級組織部門、園區黨工委負責人,以及黨建專家學者、優秀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等,共商共議園區非公企業黨建,促進深度交流互動,促成滬蘇浙皖58家開發園區簽訂共建協議,推進園區發展和非公黨建合作。
毗鄰相接,合作共建。淮北、滁州、馬鞍山、宣城、黃山等地,利用區域互鄰便利條件,與相鄰的滬蘇浙地區加強互聯,拓展省際毗鄰區域非公黨建合作共建。
滁州市組織南譙區和南京市浦口高新區簽訂黨建合作協議,依托園區黨群服務中心,舉辦“毗鄰論壇”加強黨建交流互動,加快“頂山—汊河”“浦口—南譙”“六合—天長”等毗鄰地帶新型功能區建設。
馬鞍山市探索推行“黨建引領跨界合作”模式,聚焦馬鞍山青浦工業園區、浦合產業合作示范區等省際毗鄰地區、省際產業合作園區等重點區塊,建立園區黨建聯盟,引領一體化發展。
“對標滬蘇浙,黨建新提升。”宣城市推進組織聯建、隊伍掛培、部門交流、項目共建等6條實踐路徑,設定20多個子項目,深入推進與滬蘇浙非公黨建對接交流。
組織共建、干部互派、人才共用。各地開展常態化、多形式學習交流、合作共建,助推“一體化”,著力把黨建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優勢。
蚌埠市堅持派出去引進來,先后與寧波市互派3批次49名干部交互掛職。界首市積極建設科創中心黨建飛地,先后開展非公論壇、交流會、讀書會活動20多場次。
堅持一體化聯動,聚力高質量發展。全省各地園區以產業集群為紐帶,加強與滬蘇浙的聯系交流、互促共通,構建緊密的發展“聯合體”。
蚌埠市與寧波市簽訂產業合作園區共建協議,在固鎮經開區共建甬蚌產業合作園區,開通蚌埠至寧波鐵海聯運點對點直達班列,推動合作不斷升級。
對標滬蘇浙非公領域黨建服務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全省各市積極學習借鑒,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服務發展、提高效益、革新技術等方面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借鑒蘇州等長三角城市經驗做法,合肥市開展“黨建惠企”專項行動,制定政治激勵、融資幫扶等7大類100項惠企政策,以園區非公黨建助力“雙招雙引”。
滁州市著力打造“亭滿意”營商環境品牌,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與長三角40個城市116項政務服務跨區域通辦,在全省率先推行“365天不打烊”服務,營商環境評價全省領先。
記者 黃永禮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