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作為全省村(社區)“小微服務”清單試點地區,堅持靶向發力,通過多角度梳理、多維度推廣,編制實施村(社區)“小微服務”清單,推動清單落地應用。清單運行以來,濉溪縣和相山區兩個試點縣區服務事項辦件達5萬余件,基層群眾對村(社區)服務事項知曉率提升了近80%,滿意率達95%,基層治理服務水平持續提升,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
一是“縱向+橫向”聯動,事項梳理更“準”。縱向,聚焦村級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重點高頻民生服務事項,市縣鎮村四級編辦聯動,按照服務內容將“小微服務”清單劃分為13項公共服務事項和27項代辦政務服務事項,細化具體服務事項、受理條件和申請材料,確保清單一目了然。橫向,聚焦政務服務網上辦理高頻事項和村(社區)居民實際需求,采取鎮村征求意見、即時完善、現場反饋等多種方式,規范代辦政務服務事項的受理條件和申請材料,同步取消申請材料中的不規范證明事項,共采納反饋意見50余條,確保清單精簡規范、合理準確。
(市縣區委編辦聯動梳理編制村(社區)“小微服務”清單)
二是“常規+特色”宣傳,社會知曉更“廣”。一方面,在村(居)活動廣場上設置清單宣傳展板300余個,在試點縣(區)政府門戶網站、影響力較大的微信公眾號開設4個專欄展示清單內容,在人流量大的公園和廣場發放印有清單二維碼的宣傳單、環保袋、抽紙等宣傳用品3萬余份,拓寬群眾了解清單渠道;另一方面,通過“鄉村大喇叭”“茶館說事”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生活語言向群眾解讀清單;通過明確村(社區)服務事項經辦人員作為政策宣傳員,主動向前來辦事的群眾宣傳清單;通過利用走訪群眾等時機,面向高齡、殘疾等困難群眾進行詳細解讀,提升主動服務意識。
(試點縣區采取多種形式宣傳解讀清單內容)
三是“對內+對外”合力,服務質量更“優”。對內,公開村(社區)“小微服務”清單具體事項的經辦人員和聯系方式,梳理規范事項辦理流程圖,讓群眾明白怎么辦、找誰辦;通過開展2次集中訓、30余次下沉現場訓、10余次鎮街跟班訓等方式,加大村級窗口辦事人員培訓力度,提升業務能力。對外,會同民政部門印發推進村(社區)“小微服務”清單落地生效的通知,由民政部門牽頭,開展村級證明事項清理規范專項行動,減少“奇葩證明”等現象,規范村級事務。同時,將村(社區)“小微服務”清單落實情況納入鎮(街道)黨(工)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內容,提高村(社區)服務質量。
(試點縣區不斷推進村(社區)“小微服務”清單落地生效)
四是“線上+線下”應用,辦事效率更“高”。線上,聯合數據資源部門,在“皖事通”淮北分區PC端和移動端同時開設“小微服務”特色專區,打通數據關口,通過設置清單政策、公共服務、代辦政務服務和互動交流等板塊,實現公共服務事項的拓展延伸和代辦政務服務的網上辦理。線下,梳理試點縣區村(社區)代辦員情況,進一步充實村(社區)人員力量,建立代辦員臺賬,通過考核檢查、不定期走訪等方式,了解代辦人員服務情況,推動服務更加優質高效。
(“小微服務”清單線上運行后,村居服務更加便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