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的世界意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其核心內涵之一即為“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致力于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
當前,國際局勢急劇變化,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交織之時。我們要與大國、鄰國、發展中國家積極推進建立新型國際關系,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近幾個世紀以來,國際關系體系與治理體系的話語權、敘事權一直被印上“西方制造”的標簽。然而,隨著西方領導人愈加推崇“內顧”傾向嚴重的政策方向,全球各地因西方霸權主義、個人主義治理模式飽受失衡與失序,西方主導的國際關系與全球治理模式弊端日趨凸顯,國際社會亟須對國際關系與全球治理體系進行更新與變革。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形成覆蓋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新型國際關系”理念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璀璨文明的凝練與繼承。中國自古就有“天下一家”的傳統,中華文明強調兼容并蓄,海納百川。尤其面對與自己不同的文明與文化,更強調尊重與包容。
具體而言,構建與大國的新型國際關系,就是要促進大國協調和良性互動,推動構建和平共處、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格局。近年來,美國放棄對華接觸戰略,開始將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者”,從特朗普的“全面脫鉤”,到拜登的“選擇性脫鉤”,美國用充滿意識形態色彩的言論妖魔化中國,并對美國眼中的“他者”施以高壓政策。面對形勢急劇變化,特別是面對外部訛詐、封鎖與極限施壓,我國堅決保持戰略定力,牢牢掌握我國的安全和發展主動權。美國對華采取“全面戰略競爭”,加劇了國際體系中大國競爭與敵對的趨勢,加大了從競爭滑向對抗的風險。
2022年11月14日,中美兩國元首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會晤。習近平主席強調,中美關系不應該是你輸我贏、你興我衰的零和博弈,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對彼此是機遇而非挑戰。此前在2022年11月4日,習近平主席在會見來華訪問的德國總理朔爾茨時指出,中德關系發展到今天的高水平,離不開中德幾代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和政治魄力。今年恰逢中德建交50周年。50載歷程表明,只要秉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交流互鑒、合作共贏原則,兩國關系的大方向就不會偏,步子也會走得很穩??梢?,構建大國間新型國際關系,不僅要從國家間利益看待國際關系,更應該從全球戰略高度發展大國關系,彼此尊重,為兩國人民前途和世界人民未來作出應有貢獻。
構建與鄰國的新型國際關系,就是要堅持親誠惠容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把中國夢同周邊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區發展前景對接起來,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
近年來,我國周邊外交取得豐碩成果?!秴^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正式簽署生效,中國與東盟關系提質升級,在“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下,中老鐵路順利通車,中日韓三國自貿協定談判穩步推進,“中國+中亞五國”外長會晤順利啟動??v觀全世界,亞洲仍是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地區。構建與鄰國的新型國際關系,就是要以互信合作共謀發展繁榮,以真誠相助共抗外部挑戰,與鄰國共同維護亞洲的穩定與安全。
構建與發展中國家的新型國際關系,就是要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為發展中國家發展、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中國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中國積極向發展中國家政治上提供支持,經濟上施以援手,國際上仗義執言,始終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同呼吸、共命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梢钥隙?,與發展中國家的新型國際關系,是平等相待、互幫互助、聚焦發展的國家關系,能夠幫助發展中國家一道改善民生、提升國力,實現共贏與多贏,能夠推進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從全球治理的跟跑者,逐步轉變為自覺的推動者,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推動國際格局演變的新生力量。
?。ㄗ髡撸和鯒?高丹,分別系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執行主任,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博雅博士后)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