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彈幕、匿名反饋、課堂紅包、隨機點名、全景數據分析……近年來,一系列創新的智慧教學技術和手段的應用,使安徽思政課不斷呈現出新的活力。
近年來,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跟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要求,緊扣網絡思政的資源盲點、力量弱點和工作重點,把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解碼高校網絡思政轉型升級的新模式,著力打造“皖系”智慧思政矩陣,逐步形成立體聯動的網絡思政工作新格局。
技術賦能 打造網絡思政“皖云”
針對高校網絡思政存在的“盲點”,安徽省創新應用大數據、語義識別、VR等新技術,建設省級智慧思政平臺,構建并上線運行智慧思政課、智慧思政管理、教育新媒體聯盟暨輿情分析、智慧資助、易班等為核心的“5+N”智能應用中心,形成全場景應用體系,構建安徽省教管服一體化智慧思政平臺。
與此同時,安徽省還探索建立高校智慧思政字典,努力構建全省統一的思政工作標準。在省智慧思政平臺的技術支撐和數據服務下,全省各相關高校結合實際,分別在智慧思政課、智慧資助、智慧就業、新媒體聯盟與輿情分析、校園安全與陣地管理、心理健康與危機干預、創新創業等方面,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網絡思政工作模式、應用系統、典型經驗、創新做法等。
此外,安徽省還著力強化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促進平臺內部與社會外部聯動,逐步統一數據標準,堅持數據標準化和時效性,與宣傳部、網信部門實現數據對接。
目前該平臺穩步推進并已初見成效。省級高校大數據中心正加快建設,省校兩級一體智慧思政工作大數據平臺已開發完成,相關功能模塊已實現平臺聚合,任務部署、項目申報等工作已通過平臺開展。
全省聯動 培育網絡思政“皖軍”
圍繞網絡思政力量建設,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從省域層面整合、集聚力量,成立省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試點高校建設分中心,省級財政連續三年投入3000萬元予以支持,著力打造中心帶動、全省聯動的主力陣營。
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和專業隊伍優勢,聚合全省思政教育資源和專家力量,不斷創新體制機制。目前,安徽省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完成了“省校兩級智慧思政平臺應用”的開發和建設,服務全省120所高校、150多萬名師生。同時,遴選24所試點高校開展7項試點,探索創新網絡思政模式。平臺建成以來,建成近4000門思政金課資源,在線培訓思政課教師、輔導員2265名。教育新媒體聯盟完成16個地市與100所高校的新媒體接入,連接節點近千個,吸引1200萬“粉絲”。
整合專業力量,依托科大訊飛、北京奇安信等企業,聚合省內專家資源,深度參與省網絡思政中心技術、業務、管理標準與應用研發,探索實施政府主管、學校運作、社會參與的運營管理模式。組建由省網信辦、發改委和人工智能研發機構、骨干企業等領域38名專家學者組成專家委員會。
同時,網聚思政專家,組建高校思政課教指委、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指導委,建設400余人專家庫。圍繞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實施集體攻關計劃,形成一批高質量研究成果。籌建網絡思政研究院,規劃學科遠景和研究方向。
在培育基層隊伍方面,安徽省制定高校網絡思政工作隊伍建設方案,定期開展隊伍培訓研修,多途徑提升網絡思政隊伍素養。組織開展培育“網絡教育名師”“校園好網民”活動,建設“網絡名輔導員工作室”,匯集網絡育人案例。
智慧課堂 凸顯網絡思政“皖韻”
“不填表格、不用跑腿,在系統發布的活動中,點擊‘我要報名’即可一鍵生成任務表單,最快活動結束當天就能查到成績。”合肥工業大學2017級本科生黃俊濤通過系統報名參加了多個第二課堂項目。
合肥工業大學率先自主研發了基于PC端和移動端的“第二課堂成績單”信息管理系統,集項目發布、項目審核、學生報名、成績導入、成績公示和學生評價等功能于一體,能夠全方位滿足教師開展第二課堂工作和學生參加第二課堂項目的個性化需求。打開“第二課堂成績單大數據中心”界面,全校學生的所有重要數據一目了然。
近年來,圍繞高校網絡思政工作的“痛點”,安徽省不斷豐富網絡產品供給,拓展應用功能。
設置名家名課、青年講壇、風采展示、資源中心、思政直播等欄目,積極推進“一省一策”思政課建設,開展“英模•大師進思政課”課堂,邀請先進人物等走進網絡100余場,打造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網絡課堂,組織全省千萬大中小學師生“同上一堂‘黨史’大課”......智慧思政平臺打造思政大課,形成了頗具特色的思政品牌。
去年以來,安徽省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整合了3046門思政課程資源,以應對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思政課教學,做到延遲開學不停教不停課,確保教學質量;組織云端“戰‘疫’思政大課”,在線培訓全省高校輔導員和思政課教師2265名,平臺總訪問量達3887萬人次。
安徽省發揮“大數據+網格化”疫情防控工作優勢,開發建設覆蓋全省高校的疫情監測服務平臺,搭建了“省—校—院—班”四級疫情防控“e網格”,覆蓋全省130余萬大學生,實現信息一鍵直報。
安徽省委教育工委書記錢桂侖表示,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將著力守正創新,推動線上線下同頻共振,打造安徽特色網絡思政新模式,彰顯網絡育人新成效。(省教宣)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