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搭建科技創新攻堅力量體系

近年來,安徽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型省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以科技創新為支撐,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產業體系加速形成,已成為安徽的嶄新名片;與此同時,安徽在科創機制體制建設領域動作頻頻,將搭建一個完整的科技創新攻堅力量體系。
源頭創新屢屢實現新突破
4月23日,在南京舉行的第九屆世界雷達博覽會暨首屆“雷達與未來”全球峰會上,一款皖產“雷達”驚艷亮相。
據悉,該產品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38所研發,能探測“低慢小”目標,可令“黑飛”無人機無所遁形。
“該雷達為S波段三面陣低空監視雷達,在實戰中可成功捕獲大疆精靈4系列航拍無人機信號,探測距離大于2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能探測此類航拍無人機最遠距離的反‘低慢小’雷達。”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38所相關人士表示。
皖產“黑科技”頻頻亮相的背后,安徽的源頭創新也屢屢實現新突破,國家實驗室創建取得決定性進展,“墨子號”實現千公里級量子糾纏保密通信等一批原創性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
今年4月,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所承擔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的杜瓦超大矩形波紋管的研制合同任務取得重要進展,研制成功了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大難度系數最高的多層矩形波紋管,通過了ITER國際組織專家組的最終設計評審,進入批量生產階段。
ITER杜瓦超大矩形波紋管的研制成功,彰顯安徽創新創造的力量。與此同時,瞄準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進行攻關,一批尖端產業創新成果正加速落地。
機制體制創新動作頻頻
今年3月,合肥高新區舉行了首場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了解到:該次對接會邀請了“紅外聚能涂層材料團隊”“智能凈水技術團隊”“氫能關鍵材料團隊”三大項目團隊進行路演,并邀請了合肥市創新投、國科新能等投資機構及節源環保企業現場和項目團隊進行對接。
“本次對接會旨在推動‘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加速推動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轉化、就地應用,打通了科技創新領域科研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合肥高新區相關人士表示。
機制體制的創新正在成為安徽科技創新的“殺手锏”。目前,安徽創新館正大力推進安徽科技大市場布局建設,積極推動科技成果就地轉化交易應用。
今年3月,安徽創新館設在合肥高新區的安徽科技大市場合肥高新市場也正式啟動,此舉標志著安徽科技大市場首個分市場正式運營。
據悉,安徽科技大市場高新市場將圍繞重點產業領域對外征集企業技術難點需求。“發揮安徽科技大市場的平臺資源,依托國內外各領域的優勢專家團隊,切實幫助園區企業解決技術創新方面存在的問題,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建立科技創新攻堅力量體系
去年底,《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0)》在北京發布。 《報告》顯示,安徽省2020年度區域創新能力排名第8,比2019年上升2位,連續9年位居全國第一方陣。
數據顯示,2020年,安徽省高新技術企業達8559家,較上年凈增1923家,增幅達29%,創歷史新高,成為安徽產業轉型升級的主力軍;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加值比2015年分別增長78.9%、73.5%,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40%。
以科技創新為支撐,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產業體系加速形成,已成為安徽的嶄新名片。
安徽省科技廳相關人士表示:未來安徽將加強原始創新,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完善區域創新體系,著力強化人才支撐,以“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先導,規劃和啟動安徽科技創新攻堅力量體系建設,強化體系化支撐,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梁巍/文 圖片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38所提供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