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歲末年尾,正是盤點一年收成的時候。2020年安徽農民收入咋樣?據省農業農村廳負責人介紹,國家統計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20元,居全國第11位,較2019年提升1位;同比增長7.8%,高于全國0.9個百分點,居中部第1位。
簡單來說,就是位次持續前移、增速高于全國,在中部地區腰包“鼓起來”速度最快。

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要知道,去年我省先后遭遇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和嚴重的洪澇災害,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外出務工均受到很大程度沖擊。這種情況下,省委省政府持續加大“六穩”力度,層層落實“六保”要求,優先發展農業農村,不斷加強政策扶持,強力推進脫貧攻堅,農民增收才取得了這樣的顯著成績。
說到農民收入在全國的位次,2015年安徽尚處于第18位,而2020年則提升到第11位,提升幅度全國第一。顯然,這又是一個“逆襲”的故事。增速高于全國,且嚴峻考驗之下,位次能再提升一位,難能可貴!

省農業農村廳負責人表示,整個“十三五”期間,是安徽農民獲得感最強的時期。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省農民收入呈現這么幾個特點:收入越來越高、5年的增幅均居中部第一、位次提升幅度居全國首位,且城鄉差距越來越小。
總量持續擴大。農民收入由2015年的10821元增加到2020年的16620元,五年增加5799元,每年跨過一個千元臺階,且與全國差距不斷縮小,由2016年643元減少到2020年511元。
農民收入增速連年高于全國。2016到2020年,我省農民收入增幅分別為9.1%、8.3%、8.9%、10.1%、7.9%,連續5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年均增幅8.96%,比全國高0.52個百分點,5年增幅均居中部第一。

在全國省市之間位次不斷前移。從2015年到2020年,我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全國第18位上升到第11位,先后超過河南、黑龍江、海南、吉林、湖南、河北、湖北等省,連續5年進位,提升幅度居全國首位。
城鄉收入差距逐漸縮小。“十三五”期間,我省農民收入增速連續五年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6年的2.49:1下降到2020年的2.37:1,且明顯低于全國的2.56:1。

檢驗農村發展的成果大小,要看農民收入是增了還是減了。顯然,這樣的“成績單”表明,過去5年安徽農村發展成果豐碩,成色十足。省農業農村廳負責人表示,這主要得益于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不懈,緊抓不放。
5年來,我省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提升農業效益。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特別是電子商務、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提升了農業附加值,促進了農民就業。加快實施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三變”改革,拓寬增收渠道,農民財產性收入顯著增長。這些都為我省農民收入爭先進位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下一步,我省將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以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努力拓寬就業增收渠道,加快補齊短板弱項,推動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力爭我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十四五”期間趕上全國平均水平。
(安徽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