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百度多人體溫檢測智能通道通過AI圖像識別技術,針對大規模人群,使用人臉檢測關鍵點定位,精準定位包括臉頰、眉、眼、口、鼻等人臉五官及輪廓的150個關鍵點,系統自動區分個人主體。檢測精確度高,支持側臉、戴口罩等多環境人臉的對應溫度識別。 ”安徽百全度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無人駕駛、智能語音助手、AI客服、智能倉儲物流……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向好,高科技強勢發展的新浪潮掀起,對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需求凸顯。
“初步研究認為,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4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范圍,給刷屏熱詞“新基建”下了定義。
“新基建”號角已經吹響,人工智能發展再度步入新階段,經濟發展將迎來新一輪升級和變革。
站上歷史性拐點,人工智能發展正當時
“我們推出的‘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解決方案利用智能教學助手及電子課本,幫助解決課前教師備課、學生預習問題,實現課堂反轉。利用智慧空中課堂平臺,幫助解決課堂管理及互動單薄問題,提升課堂體驗。還可提供答題、連麥等互動功能,達到甚至實現相比傳統授課更豐富生動的課堂。”科大訊飛智慧教育事業群副總裁任萍萍說,科大訊飛“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解決方案已在湖北、河北、安徽等21個省6500余所中小學部署應用,累積服務師生超過1500萬,確保各校在線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抗“疫”期間,人工智能持續顯神通。
“區別于傳統基建,‘新基建’是指發力于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涉及諸多產業鏈。 ”省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胡功杰表示,當前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僅是為了提振經濟活力,從長遠來看,也是一項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主動謀劃。這其中,作為重點領域之一,人工智能站上歷史性拐點。
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在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生產力進步。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人工智能已成為各地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預測數據顯示,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超過6萬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30%。有測算顯示,人工智能對我國GDP的拉動效應將超過1個百分點。
“我省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在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具有競爭優勢的省份。 ”省發展改革委產業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安徽擁有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合工大、安大、中電科第三十八所、語音及語音處理國家工程實驗室、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等一大批全國知名的高校院所和研發平臺,已初步形成以合蕪馬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擁有科大訊飛、華米科技、埃夫特、巨一自動化、朗坤物聯網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
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產業生態初步建立
“目前,酷哇已成為智能駕駛領域商業化落地速度最快、銷售體量最大的公司。”安徽酷哇機器人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魯文君告訴記者,公司將智能駕駛技術應用到環衛車輛,實現智能駕駛環衛車的產品化、商業化。同時,基于自主研發的智慧云腦系統、高精地圖、車路協同的智慧環衛車隊,從多維度協助城市構建智慧環衛體系,推動環衛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無人化轉型升級。
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是培育我省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大舉措。
“在一些發達國家,智能車輛已被納入智能交通系統。未來,我省也將推動計算機視覺、大數據、車聯網等智能技術在智能汽車及無人駕駛領域的應用,將開展智能汽車試點示范工程,支持奇瑞、江淮與科大訊飛、安徽智能汽車工程實驗室、百度等開展深入合作,聯合建立研發實驗室。 ”省發展改革委產業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立足優勢、統籌規劃、突出重點、集聚發展,突出主導產業,打造特色集群,著力構建“一核、兩地、多點”的產業布局,形成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據測算,2019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產值在全國占比超過10%,“中國聲谷”成為全國首個以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產業為主導的產業集群。合肥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入選首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合肥市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給我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不過,我省人工智能產業整體發展水平與發達地區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尚未形成具有行業重要影響力的產業發展生態圈和產業鏈。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缺乏行業龍頭企業,技術研發與成果應用覆蓋面較窄,產業化能力有待提高。 ”省經濟信息中心預測處副處長阮華彪認為。
《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0年)》提出遠期目標,到2030年,形成技術實力領先、產業優勢突出、特色應用引領、軟硬發展均衡的產業體系,構建企業規模集聚、成果有效轉化、品牌效應顯著、配套服務完善、產業良性互動的發展環境,成為全國重要的人工智能產業先行區和戰略高地。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萬億元。
統籌布局體系建設,打造未來發展核心驅動力
目前,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正在進行“機器人云平臺研發和產業化項目”研究和開發,將構建基于混合云架構下的高并發、大容量、高實時混合工業機器人云平臺,并在此基礎上建設多種不同的應用示范產線。“項目建成后可實現每年服務于10000臺工業機器人實時接入和運維的最大承接能力,同時本項目擬建設多種不同的應用示范產線,具體包括3C行業自動裝配線、五金拋光和打磨示范線、板式家具自動噴涂和門類產品自動噴涂產線,以及物流行業智能分揀示范線、多AGV自動輸送和調度示范線、中厚板機器人智能焊接示范線。 ”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品牌與戰略部經理陳青表示,考慮到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因此將人工智能技術與工業機器人結合是中國機器人企業突破外資機器人企業布局的一種可行方法。
阮華彪認為,目前我省的人工智能發展還面臨著數據整合和開放程度不夠,高層次人才團隊緊缺的問題,適應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需求的基礎設施和政策體系亟待完善。
建設支撐平臺,鼓勵企業、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建設高水平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臺、開源和共性技術平臺;支持項目建設,制定人工智能關鍵技術與重點產品導向研制目錄,對智能傳感器、高端智能芯片、智能制造裝備等項目給予最高2000萬元的補助,對特別重大的項目,采取“一事一議”方式予以支持……今年3月,省政府發布支持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10項措施真金白銀支持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
“作為具有前沿性、顛覆性和戰略性的技術和產業,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我省將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搶抓產業‘風口’,發揮基礎優勢,以更大力度、更快節奏投入這場產業發展競爭之中。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形態、發展模式、技術標準、市場監管、倫理規則等都還在探索變動之中,需要加強謀劃,把握趨勢,根據我省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產業發展和行業應用的不同階段和特點,統籌布局政策、項目、基地和人才體系建設。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