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的委員中,出現不少“新面孔”。初次參會的他們有何感想、又關注些啥——
“身份變了,責任不變”
“從人大代表到政協委員,雖然身份變了,但履職為民、助力發展的責任不變。 ”1月22日,倪玉平委員說。曾擔任省十二屆人大代表的倪玉平,今年第一次以委員身份參加政協全會。政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特點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說:“在這里,我要向大家虛心學習,努力成為一名‘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的政協委員。 ”
“政協委員在本職工作中要發揮帶頭作用,爭做本行業的標兵、本職工作的模范。 ”作為來自財稅系統的委員,倪玉平對自己的工作如數家珍。他說,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稅體系。確保稅制改革有序推進,科學高效的稅收征管體制必不可少,必須堅持發展育稅、改革強稅、依法治稅、科技強稅、人才立稅、文化鑄稅。
參加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倪玉平對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的內容格外關注,并積極提出建議。在他看來,征管體制改革是一場刀刃向內攻堅克難的改革,需要不斷優化組織體系,進一步轉變征管方式,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征管效能;堅持權力做減法、服務做加法,加快深化稅收“放管服”改革,不斷提升納稅人滿意度;加強大數據建設,推動信息跨界共享,提升稅收管理現代化水平。
“平臺高了,責任更大”
“在基層政協履職20多年,現在到了更高的平臺上,我履職盡責的勁頭更足了。 ”來自安慶桐城的汪艾東委員,長期在市縣兩級政協履職,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基層“老政協”。她表示:“平臺高了,責任更大,要求也更高,我還是要堅持不忘履職為民的初心,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履職能力,把委員作用發揮好,多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鼓與呼,多為廣大百姓做實事。 ”
除了政協委員的身份,汪艾東還是一名作家,長期關注傳統文化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里關于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工作部署,讓汪艾東興奮不已。她高興地告訴記者,桐城文化源遠流長,文廟、六尺巷、桐城派背后豐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立足新時代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仍然是涵養文化自信的沃土。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珍惜價值,古為今用,弘揚精華,創新發展。 ”汪艾東說。
汪艾東準備的提案也與文化相關。 “依托安慶及桐城豐厚的文化資源,大力發展立體文化旅游。 ”汪艾東建議,加快文化精品工程、文化創意、工藝美術與旅游資源的整合,開發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創新宣傳形式,打造一批高品質的文旅結合演藝精品,尤其重視景點人文與自然重大題材的挖掘、開發和展示;保護與開發并重,切實加強對文化資源的保護,防止無序開發和低水平開發建設。
“做得更好,‘說’得更好”
“從埋頭科研到兩會建言,對我而言是個‘新課題’,我還要多多學習,力爭建言建在需要時、議政議到點子上。 ”來自安徽師范大學的闞顯照教授也是一名新委員。長期從事科研工作,闞顯照有著特有的嚴謹和認真。 1月22日晚上,參加分組會議后,他又忙著在房間里對照《政府工作報告》,修改自己的提案。
“我是農工黨界別的委員,環境和健康是我們的界別優勢和履職特色。 ”闞顯照告訴記者,這次《政府工作報告》里專門強調推進健康安徽建設,提出了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完善智慧醫療試點等多項具體舉措,這些都值得自己深入思考,為下一階段履職建言指明了方向。
與生命科學打了幾十年交道,闞顯照準備的提案也不離“老本行”。他說,自己這次準備了兩件提案,分別是《創建病毒公共基因數據庫聯防聯控我省禽流感疫情》和《加快“生物制藥”產業發展助推“健康安徽”戰略的實施》。 “我希望通過政協這個議政建言的大舞臺,更好地反映基層需求和意見,推動相關工作的進展,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貢獻自己的力量。 ”(記者 聶揚飛)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