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1月22日上午,安徽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隆重開幕。會上,省長李國英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指出,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安徽發展進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全省生產總值增加過萬億,創新型省份建設取得重大成果,區域創新能力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全省生產總值增加過萬億 年均增長9.1%
五年來,我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全省生產總值從1.72萬億元增加到2.75萬億元,年均增長9.1%。財政收入從3026億元增加到4858億元,年均增長9.9%。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1640元和12758元,年均增長8.8%和10.3%。
同時,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近兩年化解煤炭、生鐵粗鋼產能1672萬噸、631萬噸,商品房去化周期從19個月減少到12.7個月,降低企業成本1700億元以上。
創新型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2%和14.5%。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18.8%。基于“互聯網+”的新業態發展迅速,快遞業務量從1.4億件增加到9億件。
現代農業建設扎實推進,糧食最高產量突破700億斤,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年均增長10.5%。加快與滬蘇浙一體化發展,皖江8市整體納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區域發展國家級戰略平臺覆蓋“五大板塊”,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46.5%提高到53.5%。
基礎設施體系顯著改善 城市軌道交通從無到有
五年來,我省引江濟淮工程全面開工,高鐵網絡不斷加密,城市軌道交通從無到有,新橋國際機場、京福高鐵(安徽段)等一批標志性工程相繼建成。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從726公里增加到143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從3210公里增加到4673公里,建成農村道路暢通工程5.5萬公里。解決2179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移動寬帶用戶普及率從13.9%提高到63.9%。電子商務進農村實現全覆蓋。
創新型省份建設取得重大成果 區域創新能力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我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水平顯著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建設,正在成為國家重要的戰略科技力量。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從1.29件增加到7.7件。新增國家“千人計劃”人才143人,培育和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115個,培養高技能人才42.8萬人。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62項。
量子信息、熱核聚變、穩態強磁場、鐵基超導等前沿技術率先突破,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全球首臺量子計算機由中科大主導研制,全球最薄觸控玻璃實現量產,液晶顯示全球最高世代線建成投產,科大訊飛智能語音入列國家人工智能四大開放創新平臺,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獲批建設,全國首家智慧醫院掛牌運營,創新引領型發展在江淮大地呈現蓬勃生機。
全面深化改革實現重大突破
五年來,我省改革的廣度、深度、力度日益增強,改革的動力、活力、紅利日益顯現。我省國家級重大改革試點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提前1年完成,新型城鎮化試點省建設全面展開,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成效顯著。民營經濟活力持續增強,各類市場主體從192.5萬戶增加到381.4萬戶。
內陸開放新高地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我省過去五年實施雙向互動、內外聯動的全面開放,“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地位日益凸顯。推進外貿優進優出,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從6.2%提高到24.7%,跨境電商貿易額年均增長30%。
堅持“引進來”“走出去”并重,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73億美元,年均增長13%,境外世界500強在皖設立企業增加到152家。
推進開放大通道大平臺大通關建設,合肥中歐國際貨運班列加密延伸,新增國家級開發區6家,設立綜合保稅區3家、保稅物流中心(B型)4家、進境指定口岸11個。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PM 10年均濃度下降11.1%
良好生態環境是人民生活富裕的重要衡量指標,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過去五年,我省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削減,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3.1%。
我省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綜合防治,PM 10年均濃度下降11.1%,主要河流、湖泊總體水質穩中趨好。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 11部作品獲“五個一工程”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弘揚。五年來,馬鞍山、合肥、銅陵、蕪湖、淮北、蚌埠、宣城、安慶先后入列全國文明城市,總數居全國第3位。入列“中國好人榜”增加到1162人,連續10年全國第一。
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省市縣鄉公共文化設施實現全覆蓋。11部作品獲“五個一工程”獎,5人獲中國戲劇“梅花獎”,大運河(安徽段)入選世界文化遺產。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省出版集團、發行集團穩居全國文化企業30強。
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 貧困人口減少500多萬人
我省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堅持“六看六確保”,全面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五年來貧困人口從679.1萬人減少到120.2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2.6%下降到2.2%。
產業扶貧覆蓋所有貧困村,建成村級光伏電站6317個、戶用31.5萬戶。完成6.3萬貧困人口易地搬遷。
城鎮新增就業335萬人 分級診療制度覆蓋16個市
我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持續實施民生工程。城鎮新增就業335萬人。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新增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190.6萬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75.6萬戶,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
健康安徽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分級診療制度覆蓋16個市,建立醫聯體279個,醫共體擴大到66個縣區。
政府治理能力不斷提升 辦理人大代表建議4054件
五年來,我省大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嚴格實施政府權力運行監管、重大事項合法性審查、政府法律顧問等制度。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法規議案59件,制定修改廢止省政府規章88件,全省辦理行政復議案件40522件。
自覺接受人大監督,依法執行人大決議決定,辦理人大代表建議4054件。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開展各類民主協商73項,辦理政協委員提案4729件。全省統一的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建成運行,網上辦理事項超過85%。(記者 汪喬)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