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片,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欧美gay视频

合肥離子醫學中心今年基本建成

訪問次數: 3147        作者: ahjgbzw                發布時間:2018-01-19

[字體: ]

到2020年,率先建成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創新型城市

 

    中安在線訊 據江淮晨報報道,合肥市科技創新資源豐富,目前已經引進和正在建設的創新平臺有一大批。今年,“創新樞紐站”安徽創新館將基本建成,基本建成合肥離子醫學中心,計劃編制完成合肥濱湖科學城規劃,并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到2020年,具有合肥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基本形成,率先建成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創新型城市。未來,合肥將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

  未來幾年形成“2+8+N+3”創新體系

  去年9月,安徽省委、省政府、中科院聯合印發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實施方案(2017-2020年)》。這意味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設計圖”之后,又有了明確“施工圖”。按照這份“施工圖”,未來幾年,合肥市將著力構建“2+8+N+3”的創新體系。

  其中,框架體系中的“2”指的是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積極爭取新能源國家實驗室。為此,合肥市將依托中國科大在量子通信技術領域國際領先地位,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搶占量子科技國際競爭和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8”指的是,新建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合肥先進光源及先進光源集群規劃建設等5個大科學裝置,提升拓展現有全超導托卡馬克、同步輻射光源、穩態強磁場3個裝置性能。提前謀劃中國聚變工程試驗堆等一批新的大科學裝置,爭取列入國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規劃。

  “N”指的是,依托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能、離子醫學中心等一批交叉前沿研究平臺和產業創新轉化平臺,推動大科學裝置集群和前沿研究的深度融合,提升我國在這些細分領域的源頭創新能力和科技綜合實力。

  建設“雙一流”大學和學科也成為未來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一個重要任務,并以此進一步加強人才集聚能力,支撐科學中心建設。這個框架體系中“3”指的是,建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3個“雙一流”大學和學科。

  計劃今年編制完成合肥濱湖科學城規劃

  國內外著名的科學中心、國家實驗室多數都有重要的載體。在國外,美國有布魯克哈文國家實驗室,日本有筑波科學城,在國內,北京有懷柔科學城,上海有張江科學城。今后,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也將打造合肥濱湖科學城。去年11月底,合肥市政府務虛會上,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曾透露,今年合肥市將編制完成合肥濱湖科學城規劃。

  未來的合肥濱湖科學城會是一個什么樣子?在空間布局上,將以量子信息科學和新能源國家實驗室為核心,建設國家實驗室核心區、大科學裝置集中區、教育科研區和規劃發展區,集中布局一批大科學裝置集群和交叉前沿研究平臺,集聚技術、資金、人才等創新要素,打造國家實驗室和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載體和形象展示窗口。

  其中,國家實驗室核心區位于合肥市合六路以南、繞城高速以西、繁華大道以北、將軍嶺路以東的區域,包括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中科大高新園區、合肥先進光源、中國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中科院合肥創新院等。

  大裝置集中區位于董鋪島及北部的三十崗鄉,包括現有的全超導托卡馬克、穩態強磁場,擬建的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大氣環境立體探測實驗研究設施。教育科研區位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主校區及翡翠湖校區。規劃發展區位于國家實驗室核心區以西,為未來發展預留空間。

  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全省科技創新“一號工程”、全省先進制造業“一號工程”、全省基礎設施建設“一號工程”……目前,合肥市有3個安徽省“一號工程”在推進當中。而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項目,我省科技創新“一號工程”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在去年9月底已實質性開工建設。

  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屬省政府投資項目。合肥市重點局相關人士介紹,該項目位于合肥市高新區望江路、石蓮南路、燕子河路河高壓走廊圍合范圍內。規劃總用地面積749.2畝,包含科研辦公和生活配套兩個功能區,其中科研辦公區規劃用地面積559.2畝,生活配套區規劃用地190畝。

  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總建筑面積約37萬平方米,主要建設科研樓、專家樓、專家接待中心、迎賓閣、人才公寓、文體中心等22幢單體建筑和體育運動場地等配套附屬工程。二期總建筑面積約20.5萬平方米(不含地下),主要建設科研樓、人才公寓、服務中心等7幢單體建筑。

  該項目主要圍繞量子信息與量子科學前沿領域,重點發展量子通信、量子計算與模擬、量子精密測算等重要應用方向,引領新一輪量子科技革命。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合肥市還將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選址合肥

  核聚變能具有資源無限、清潔和安全等突出優點,是解決目前能源短缺、環境污染的根本途徑之一。而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是國家明確支持的重大項目,也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也是合肥超導核聚變中心重要的前期預研項目,將為下一步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建設奠定基礎。好消息是,在1月初,國家發改委已經正式宣布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選址合肥。

  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明年搭完框架

  去年11月,科技部發布消息,批準組建6個國家研究中心。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位列其中。該中心由中科大承建,聚焦未來信息、新能源和生命健康等重大創新領域,以納米科技、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和認知科學等多學科交叉創新為導向,開展微尺度物質體系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

  試點期間,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試點國家實驗室取得了一系列代表國家最高水平的成就。比如,由實驗室主導研制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升空,世界首條千公里級量子保密通信干線“京滬干線”全線貫通,“京滬干線”與“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天地鏈路接通,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洲際量子通信。

  2019年,要完成中心的基本框架搭建,并形成8個研究部和公共技術部。今后,力爭取得一批原創性的重大科學成果和關鍵性的科學突破,形成若干具有特殊的國際前沿科學制高點,開拓新的前沿交叉科研方向,成為微尺度物質科學領域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科研基地。

  智慧能源創新平臺讓能源利用更高效

  去年5月23日,陽光電源、合肥產投集團、高新集團、尚仁新能源4家公司共同簽訂了《合肥智慧能源創新平臺投資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合肥智慧能源創新平臺建設。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眾多創新平臺之一,智慧能源創新平臺計劃總投資35億元。將智慧與能源“結合”,可以實現能源更有效地利用。

  這個平臺今后將采用市場化運營模式,并充分發揮政府的資源、政策優勢以及企業的技術、效率優勢,積聚國內外相關優勢科研創新資源和一流人才,努力建立共創共享的技術、試驗平臺,從而實現智慧能源重點難題的攻關,促進其推廣應用和發揮示范作用,預計2020年可形成系列產業成果。

  目前,已基本完成概念規劃設計方案編制。今后,風力發電、天然氣發電、光伏發電等潔凈能源帶來的電力,在這個智慧能源管理平臺上,可以進行能源的儲存、分配,這些能源還將通過一個名為“能量路由器”的裝置,發送進入電網之中,然后供給用戶使用。

  今年基本建成合肥離子醫學中心

  癌癥是威脅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質子治療技術作為腫瘤高端醫療產業,具有精準度高、副作用小、治愈率顯著、無創無痛等優點。目前,在合肥離子醫學中心,一大批科研人員正在開展質子醫用放療及材料輻照加速器研發,以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質子治療系統國產化。

  相關負責人介紹,合肥離子醫學中心除了從美國引進最先進的質子治療設備,用于醫學治療研究和對比驗證外,還開展質子醫用放療及材料輻照加速器研發,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質子治療系統國產化。而按照2018年合肥市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基本建成合肥離子醫學中心。

  而在2019年,第一臺旋轉機架將交付驗收;2019年底,質子治療系統交付驗收。在2021年10月,將完成兩年的試運行,在此期間獲得腫瘤放射臨床治療全部行政許可和條件后,正式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將治愈超2000名癌癥患者。

  大基因中心已具備開展科研條件

  大基因中心項目選址位于合巢經開區,總投資27億元,規劃建設未名BIG聯合基因研究院、基因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和基因產業創業園。以推動基因產業領域發展、基因科技突破為目標,立足于建設成為集基因基礎研究和新技術轉化為一體的生命科學研究中心,提升我國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原始創新能力。

  大基因中心重點從三個方面開展建設。其中,在精準制藥領域,成立諾貝爾獎工作站、抗體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動物多肽藥物創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指導新藥的篩選體系建立、結構改造和藥物設計;在精準醫療領域,建立腫瘤精準治療、生殖醫學、宏基因組、大數據算法、干細胞等技術研究與產業體系;在精準育種領域,開展水稻基因組數據庫、農作物精準育種等研究。

  目前,大基因中心已編制完成項目可研報告,正在加快修改完善。部分重大儀器已采購到位,具備開展科研條件。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已獲合肥市衛計委批準,正在進行執業許可、未名腫瘤醫院(三級專科醫院)設置許可、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許可等多個資質申請工作。

  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研究院今年建成

  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是“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符合國家戰略需求,將助推搶占信息領域發展的制高點。合肥中心的主要任務是建設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研究院和地面信息港。

  其中,研究院包含聚焦網絡安全體系架構、高軌衛星通信載荷等7個研發中心,地面信息港是全國規劃建設的六大核心信息港之一,位于肥西縣紫蓬山,2017年完成建設規劃以及一期建設方案詳細設計。

  2018年,將完成研究院以及地面信息港數據融合中心平臺一期建設;在2020年,完成研究院場地以及配套設施擴建,進入常態化運營。截至目前,已經完成紫蓬山實驗床演示系統建設,還完成了合肥信息港大數據平臺延伸系統搭建。

  “創新樞紐站”安徽創新館今年基本建成

  規劃建設中的安徽創新館,是由原安徽省城鄉規劃展示館改建的,位于合肥市濱湖新區云谷路和環湖北路西北側,總用地面積約150畝,總建筑面積約5萬平方米。來自合肥市重點局的消息顯示,安徽創新館目前的主體結構已經完成,安裝工程完成了40%。

  設計方案明確,展陳共分為3個展館,整體理念為“環抱世界創新未來”。1號館以“創世界”為主題,著重體現展示窗口功能,重點展示全球、全國、全省最前沿的尖端技術、重大裝置和科技成果,包括量子通信的全息影像呈現、人造小太陽虛擬劇場、智慧家居互動體驗、智能汽車模擬駕駛等全新的體驗展示模式。

  2號館以“新探索”為主題,主要打造創孵自由空間、創新體驗空間和環巢湖科創走廊規劃,體現實用平臺和先驗模型功能。3號館以“大未來”為主題,重點打造全球高端路演中心、媒體創新傳播中心、產業信息數據中心,創辦舉辦國際性創新創業大賽、全球創新峰會等活動。在設計風格上,創新館將重點體現“科技感、現代感、未來感”,集中彰顯“創造力、爆發力、想象力”。

  根據2018年合肥市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安徽創新館將基本建成。未來,安徽創新館將成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展示平臺,將面向全球展示和分享創新理念、技術、產品,孵化創新企業,成為改革創新機制的“創新樞紐站”。

  未來網絡實驗設施(合肥分中心)覆蓋9城市

  未來網絡實驗設施是國家中長期規劃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南京、北京、合肥、深圳共建“一總四分”管控中心。未來的互聯網會是個什么樣?今后,你或許可以從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合肥分中心)找到答案。

  作為該設施的共建單位之一,中國科大主要承擔該設施三個核心分中心之一合肥中心和未來網絡創新實驗中心的建設任務。合肥分中心主要建設覆蓋合肥、福州、武漢、成都等9個城市的13個邊緣網絡節點、合肥邊緣試點站點、云數據中心和未來網絡創新實驗中心。

  中心主要面向未來網絡前沿科學技術問題,開展互聯網體系架構研究,以及未來互聯網關鍵技術和核心設備的研發,創新發展互聯網運營和服務模式,探索適合我國未來網絡發展的技術路線和發展道路,獲得超前于產業5-10年的創新成果。

  (記者方佳偉/文 李福凱/攝制圖朱佩佩)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洛市| 五指山市| 加查县| 双牌县| 古田县| 北京市| 博爱县| 绥化市| 阳城县| 临湘市| 广饶县| 勐海县| 神农架林区| 遂平县| 四子王旗| 壤塘县| 虹口区| 河曲县| 北安市| 巧家县| 汉寿县| 闵行区| 五原县| 波密县| 砚山县| 白山市| 双柏县| 镇康县| 镇平县| 韶山市| 额尔古纳市| 榆林市| 鄯善县| 启东市| 儋州市| 昌都县| 余姚市| 福鼎市| 渝中区| 衡山县| 新巴尔虎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