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遇到法律糾紛都不知道咋辦。自從村里有了免費的法律顧問,合同是否規范、糾紛怎么處理,我們都不擔心了! ”對于碭山縣良梨鎮良梨村的貧困戶們來說,駐村的省司法廳扶貧工作隊為村里聘請的法律顧問,已經成了他們處理涉及合同、土地等重大事務及鄰里糾紛的“主心骨”。根據我省去年12月啟動的“法治護航精準扶貧”專項工作,這樣的“主心骨”將覆蓋我省所有貧困村,實現“一村一法律顧問”。
法治興則國家安,法治強則事業成。脫貧攻堅,離不開法治護航。我省充分發揮法治引領、促進和保障作用,找準法治建設與扶貧工作的結合點,大力推進貧困縣、貧困村法治建設,不斷提升貧困地區領導干部法治素養,增強群眾法治意識,依法管控脫貧攻堅關鍵環節,著力夯實決勝全面小康的法治基石。
貧困群眾的安危冷暖,省人大常委會始終放在心上——2016年12月,聽取審議省政府關于全省脫貧攻堅工作情況的報告,并提出審議意見交省政府研究處理;2017年5月,將年初人代會上7個代表團58位代表提出的13件相關建議列為重點建議,由主任會議成員牽頭督辦;7月底至8月中旬,組織多個調研組分赴全省多地開展脫貧攻堅專題調研;9月下旬,在聽取審議省政府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報告的基礎上,開展專題詢問。聚焦脫貧攻堅這一主題,省人大常委會綜合運用法定職權,推動一些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增強了貧困群眾對脫貧攻堅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植入法治“基因”、注入法治“元素”,為貧困群眾構筑法治“守護墻”,是我省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中的一大特色。在貧困村建起司法行政工作室,打造村級法治廣場,不定期組織律師、公證員、法律援助工作者進村入戶,為困難群眾提供律師公證、法律咨詢、民間糾紛調解等公共法律服務……通過這些活動,既滿足了貧困群眾的公共法律服務需求,又在他們心中植下法律的種子、培養法治信仰,營造“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圍。
脫貧攻堅要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離不開精準有力的監督。 2017年以來,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以巡視巡察、專項治理和重點督辦等方式,精準發力,不斷加強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巡視巡察在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中的“利劍”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凡巡視深度貧困縣的,省委巡視組都深入了解中央和省委精準扶貧政策貫徹落實情況。省轄各市積極探索“機動式巡察”“回頭看巡察”“專題式巡察”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發現了一批扶貧領域突出問題并推動解決。全省各級黨組織把巡視巡察移交的涉及扶貧領域突出問題納入專項整治,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要整改。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查處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3269起,給予處分2130人,移送司法機關35人。
·記者手記·
以法治思維推動精準扶貧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當前,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攻堅拔寨之際,最需法治助力。
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黨委政府凝神聚力、社會各界眾志成城,也離不開法治護航。要增強法治觀念,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努力形成依法扶貧的工作常態;要將法治貫穿到扶貧開發工作全過程、各環節,使各項具體工作更加規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要強化扶貧依法監管機制,發揮法治剛性約束功能,實現有效監督,確保扶貧政策、項目、資金精準落地。
“脫真貧、真脫貧”,黨的十九大報告發出了脫貧攻堅戰總攻令。咬定目標、勠力攻堅,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齊心協力筑牢法治屏障,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7000萬江淮兒女將攜手步入全面小康的嶄新時代。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